第438章 若是没有唐诗?[第1页/共2页]
先人非常笃定的开口:
先人忍不住夸奖。
......
......
......
“倘若没有那五分之一的李白,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多佳句都将不复存在。”
他们的每一种情感,都能在唐诗中找到共鸣。
曹府的兴衰,仿佛就是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师族的兴衰。
曹雪芹又是一笑,弥补道:
以是,他的家属确切是保存过当世最好也是最全的唐诗刻本。
接着,他提及了这些年他们对唐诗的汇集过程。
整整十年,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胡震亨终究完成了《唐音统签》这部鸿篇巨制。
唐朝以后的文人忍不住点头。
“直到我的祖父曹寅,受康熙天子之命,主持刊刻《全唐诗》。”
“笔墨是脆弱的,但从作品问世以来,人们要保存他的欲望就从未断绝。”
“我写了本小说,叫《石头记》。”
天幕持续播放。
“拾遗补缺,终究大成。”
“到明末,中原再次历经灾害,胡震亨、季振宜等人接踵用毕生精力汇集唐诗,保存了贵重的草稿。”
没有唐诗,他们所了解的万物,也将不再是他们觉得的万物。
“当年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不过一千二百首诗。”
“说童年,讲不了“青梅竹马”,谈豪情,说不出“刻骨铭心”。”
......
“不是我自夸,我家曾有当世最好的唐诗刻本。”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唐诗,多少人的喜怒哀乐,将没法跟着诗句倾泻奔涌。
当碰到波折,他们不会一味低沉,而是会被“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所鼓励。
但是,好景不长,父亲被撤职,产业被抄,家属一夜之间堕入窘境。
......
如许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
曹雪芹又捋了一把胡子,笑着说道:
先人只感觉有些遗憾。
“至明朝已有多个选集,张之象《唐诗类苑》、吴琯《唐诗纪》等,汇集的唐诗已逾两万首。”
曹雪芹一脸严厉。
以是说,他的祖父之以是能够在一年内编辑完成《全唐诗》,实则是建立在胡震亨十年的根本上的。
从受命到成书,不到一年时候,《全唐诗》就完成了。
当阴雨久久不散,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想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书中的名字、意象、情书、句子等等,都有着唐诗的影子。
他借小说内里的人物,写了很多诗词。
先人有些猎奇,问道:
“把我的诗融进了小说里,另有我对唐诗的统统了解,但愿先人能瞥见。”
不过,他的祖父之以是能够在短短一年时候完成《全唐诗》的编辑,有很大部分启事是因为胡震亨。
毕竟《全唐诗》的底本,就是胡震亨单独一人编辑的《唐音统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