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中之论[第2页/共3页]
“某也以为国之本在德,法为德之末。然德分公德、为私德,一为保护众生福祉之诸人之间次序、原则的品德,二为私家之品德、风俗、风格。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若为人君者,从德治,行仁政,以上率下,施教养于天下,使民致其知,有公德,存私德,则天下治耶。”陈初平接着说道。
“二哥,这里风景真美呀!”女子说道,“今后回到家,估计很难再看到呀!”周二公子看着面前瀑布,沉默着没言语。
“但是他们家也很不幸呀,之前又有谁为他们伸冤、蔓延公理呢?某看那些赃官贪吏更可爱!”女子问道,
一行人缓缓入了山。
“管子曰:‘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就是说君王立法要顺乎情面,要合适期间生长的窜改,而后‘圣君置法以自治,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以服先民;所谓法不轻出,立则必行;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可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是故贤明的君主制定法律,以身作则,不答应官僚结党营私和滥用权柄,一旦有人违法,将严惩不贷。”子言如是说。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多谢安兄美意!”周二公子谢过以后便命人走上前来,拿过安子言递来的薄荷叶分于女眷。
“感谢你!但不一样的。”女子答复道。
“不好,这儿蚊虫好多呀,太讨厌了,春晴她们几个都被咬了好几个包呢!”女子说道。
“这岂不是推许法制么,听你之前所言,法无道理,诸人行事可无下限也,岂不冲突”周二公子说道。
不知何时,山谷中已不见婆娑的树影,世人明白,时候不早了,是时候下山,方才依依不舍往山下走去。
“管子曰‘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 君臣,高低,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倘若世人皆从法,又何至于斯!”子言持续说道。
世人持续往前走,在看过嶙峋高耸的怪石,跨过清澈见底的小溪,赏识浑身灵气的野草、野花,穿过通幽曲径的林荫小道以后,前面豁然开畅,本来是谷中一小块儿高山,能在这幽深的山谷中碰到如许一块而处所,倒也显得非常可贵。放眼望去,劈面巍然巨石上,飞瀑轰鸣,流泉荡漾,阳光透过山谷攒射出去,映起片片霓虹,当真是:日落腾飞虹,身如瑶池中;杳杳林中道,青苔苍如松。那女子迫不及待跑向前去,打着转儿呼喊起来,惊得身边侍女保护仓猝跟上前去。几人也快步走上前,当走入此中,方觉视野开阔很多,本来是积水冲刷构成的小块儿扇形陆地,地上充满青苔、野草和不着名的野花,岸边充满了各种百般的山石,女子正站在一块儿大石头上,昂首瞻仰着四周的风景,瞥见世人到临,便在侍女的搀扶下,下了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