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横渠三句[第1页/共3页]
周老爷子此时的心态已经全然窜改,从最开端的只是想要考查一番姜孟川是否有跟苏绾并肩的本领,到现现在的真的想要与其争辩一番。
“孟川啊,你读书如此勤奋,是发愤走科举之路?”
周老爷子更是一愣,温暖的笑容垂垂收敛去,取而代之的是满眼震惊与敬佩,但更多的是严厉。
“皆是以‘仁’为本、‘礼’为纲。”
面对周老爷子的这番摸索,姜孟川井井有条的开口答道。
际时科举测验,不过也就是此等申论题目。
此话一出,四周顿时一片沉寂,只听得清风悄悄拂过的声音,树叶沙沙作响。
“贤臣有三,一为忠臣,忠于君而不恭维。”
跟着姜孟川一番话的落下,周老爷子一鼓掌笑道:“好!孟川此言,老夫甚是支撑。”
既然是要考取功名,那就定然是想要仕进的。
“孟川可曾思虑过,治家与治国,这二者到底有何共通之处?”
“家规与国法,皆为教养所设,君子修身以齐家,齐家以辅天下,乃理所当然。”
闻言姜孟川淡然一笑,神采安静却果断:“读书者,自当志为安在天下。”
“治家与治国的均衡,归结于‘正心’,正心则立正行。”
跟苏家比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家中家和,则能畅旺;国中国安,方能昌隆。”
“若如是,今儿却想考到进士,抑甚进一步?”
“不嫌老夫多嘴的话,我们聊聊?
“那依孟川之见,何为贤臣?”
姜孟川略作思忖,随即立即答道:“家中感情为重,是因为亲情天然生发,但管理一样需有端方,以德为先。”
“好!好一个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
面前这小子看上去也就是个白丁模样,家中怕是也没甚么背景。
“那若只要一小我呢?”
他的眼神中透暴露几分猜疑,仅仅只是考查夫婿,当真用问的如此深切?
说到最后,周老爷子高低打量着姜孟川,语气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还请老先生见教。”
“水可载舟,亦覆舟,若得民气,国则如大厦之基,巍然不倒。”
“不过,家中情感为重,国中机谋为先,这二者又如何均衡?”
听到周老爷子这话,姜孟川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学问为己,功名得意,如有机遇,自当尽力。”
“周爷爷,您放心,他不是好人。”
“听你之言,心中自有志向。”
固然心中有迷惑,但姜孟川仍旧是沉吟半晌,再次开口答道:“治国之底子,实于‘安民’。”
“此三者,辅君以正道,安邦以民气,则为贤臣。”
“不太小姜啊,我们这个绾丫头就聪明聪明,还倔的像头牛似的,可轻易被人骗喽。”
“二为义臣,遇事敢谏,不秉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