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猰貐刀法[第3页/共4页]
以后北溟子发觉尹子怪杰品不佳,德行有亏而与他分道扬镳那都是后话了,尹子奇只凭着“北狩步”和“烛龙功”便已独步北地,几近从没赶上过敌手,这“猰貐刀法”天然鲜少利用,本日他晓得身陷重围当中,如不能敏捷通过江朔这一关,待鱼网阵围上来,本身也就毫无胜算了,才使出这压箱底的绝招。
江朔见向润客俄然扑倒,不由一愣,莫非是他先前落水时真气受损,打了一会儿俄然脱力了?但随即觉悟,定是那鱼钩上喂有毒药。公然见那些持鱼网之人都带着皮制手套,谨慎翼翼地将鱼网上的钩子从一一从向润客身上摘下来,若鱼钩无毒又何必如此谨慎呢。
江朔颠末松漠与六曜一战,眼界的进步更甚于武功,现在看尹子奇这刀中有剑的一招,晓得短长,但他若后退则不免将冯若芳交到了对方手中,只得硬着头皮接这一招。
江朔想起神枢剑中有“晓阳升而驱残星”之招数,当即运起纯阳罡炁,将七星宝剑对准尹子奇七剑中间天权星位猛刺畴昔,这一招不管尹子奇招术中的诸多真假窜改,只是中宫直进,反倒令尹子奇这奇妙的一招显得踌躇不决。
直至碰到北溟子,被他一招礼服,尹子奇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死缠着北溟子月余要拜入其门下,也合着当时北溟子武功虽高倒是初涉江湖,还从没被人如许追捧过,心一软就收了北溟子为徒,不但传授他本身自创的“北狩步”和“烛龙功”两项绝学,更将尹家的家传武功一项项拿出来加以批评、批驳,这些武功多不入北溟子的法眼,只要一起刀法,北溟子却赞美有加,并在原有十八路的根本上,增删而成了二十四路,北溟子称这套刀法为“猰貐刀法”,猰貐乃《山海经》传说中的烛龙之子,北溟子自创的武功称为“烛龙功”,可见他对这套刀法的偏疼。
一小头子向冯若芳叉手道:“大首级,如何措置此人?”
尹子奇出身河北道景城郡的豪族,景城在天宝元年州改郡之前原名沧州,此地自古以来就是技击之乡,民风尚武,尹氏家传武学亦自不凡,当年北溟子分开渤海国,游历天下之际,最早到的就是河北沧州府,尹子奇之父早丧,他作为尹氏一族的长房嫡子,年纪悄悄就做了尹家的族长,更兼他资质聪慧,技艺不但远超同龄人,在全部北地武林也可谓俊彦,乃至于养成了目空统统的脾气。
新亭侯虽是汉末神兵,但也难以斩断鹅卵粗的镔铁叉身,更兼钢刀的重量不到海王叉十之一二,要向上格挡谈何轻易?尹子奇将新亭侯打横,内力灌注入刀身,向上猛击在叉柄上,只听“当”的一声巨响,冯若芳感到有似有千钧之力向上涌起,手里拿捏不住,放手扔叉,那海王叉画出一条金色的弧线,折着筋斗远远地掉入海中。尹子奇脚下不断,跨上一步伸手去锁他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