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玉牒为信[第3页/共4页]
最后又加了一句,上面大厅内有一条通道,沿通道上行,有一间用巨石构造挡住的密室,这是历代盟主闭关修炼的处所,若内力达不到登峰造极,绝难仰仗本身的力量出来,务必慎之又慎。
高祖李渊一个侄子叫李瑗,高祖命其为刑部侍郎,安抚山南,不久改任信州总管,进封庐江王,李瑗本人没甚么本领,却爱好交结江湖豪杰,便是在山南时他在与时任江湖盟主交好,结为莫逆之交。得江湖盟的大力互助,李瑗倒也把个山南道管理得井井有条,后累次升迁至山南道行台右仆射。
得知此事,江湖盟主大为大怒,贞观元年,王君廓入朝,成果尚未到都城,就被江湖盟的一众妙手在渭南路上截杀,算是替庐江王李瑗报了仇。
江朔道:“如果世人看了这些汗青本来的模样,就不会感觉建成的死和太宗天子的即位如此的理所当然了,反而会感觉太宗天子得位不正,若再不失时机地推出建成的子嗣后代……难怪裴旻和皮逻阁都说这些是能够颠覆大唐的东西。”
前面那些白藤纸所书的笔体又大不一样,每一页都用小楷誊撰得工致洁净,估摸着是官修史乘的一部分册页,每一张却都与野史所述大相径庭。
江湖盟主不齿于李世民收纳兄弟姬妾的行动,决定带走这个孩子。东宫姬妾身怀有孕之时都会赐赉玉牒为信,江湖盟主便一刀将玉牒斩为两段,一半藏在此匣中,另一半则由建成后嗣世代相传……
江湖盟主将金匮藏于此处,此洞窟与地脉相连,却在斜逸旁出的一条头绪之上,上面的大厅曾是江湖盟奥妙集会之所,不过早就不消了,为防有人从大厅中潜入,时任江湖盟主便将盗来的光亮盐藏于火鼎以内作为圈套,而真正的宝藏则藏在这间密室当中。
二人这才重视到此洞窟另有一个洞口,想必便是与地下头绪迷宫相连的入口了。
至此,第一张笺上写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
独孤湘叹道:“怪不得这些入口都设得这么奇特,本来我们都走反了。”
高祖李渊也晓得李瑗此人没甚么本领,派右武卫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助他镇守幽州,王君廓出身绿林,原是太行山中的强盗,隋末他先投瓦岗后降大唐,品德固然差领军兵戈倒是很有些本领,李瑗对他非常依仗,并与他联婚。
独孤湘道:“这可和当年李邕李使君说的故事对上了,看来建成子嗣在西域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当年李客给波斯王看的玉牌恐怕就是另一半刻着’毗‘字的玉牒了。”
读到此处,江朔再次拿起那块玉牌,道:“本来这就是建成子嗣的信物,玉牒上刻的是李建成的小字‘毗沙门‘,却叫我们曲解成’沙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