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桑榆非晚 - 第二百零三章 半个山上仙府

第二百零三章 半个山上仙府[第2页/共3页]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大道本不殊途。

如果现在韩征在这里,就又要发给老先生一个拾人牙慧的帽子了。

不过这家伙都堕入泥塘多少回了,如何老是不长记性?都说聪明人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看样这个现在叫吕静玄的家伙也不如何聪明。

如此说,谁也出不了世。佛祖也不可。

这就充足了。一样情境下,老先生不必然比阿谁道号纯阳的家伙做得更好。

不消纠结,真做了,相对之前,谓之得道,也非大话。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老先生摇了点头,就不去埋汰那位醉汉头老神仙了。

如许的话说给谁听,更不一样。

适者保存倒是真的,对于优胜劣汰却要多想一想。

老先生对于先人把本身归于那里,儒道释法等等,确切没有本身的定见。

老先生稍稍转换动机,仍然在重山郡,不过,从纯阳宫大山换到了阿谁能够称作半个仙府的处所。

而对于佛门来讲,当得一时的和尚,却当不得一世的和尚,在阿谁削发人的说法出来以后,就更加印证了这个事理。

韩征如果能听到这句话,就会恍然大悟了,本来如此,怪不得本身先生援引别人的话还能那么理直气壮。韩征迟早会明白,先生确切能够。不过,韩征不可的。

都被韩征比下去了。本身的大弟子不可,吕静玄不可,改了个名字叫红颜改的朱公子略微有点意义,但是相对于韩征,还是差得远。

别管甚么三教九流、诸子百家,都是民气荡漾的产品。所求分歧,所为亦分歧,没有高低之分,乃至不以存在时候是非、门徒多寡言好坏。

老先生最烦这个,谁的事理都不是无根之木,谁的发明也不是无源之水,真要追本溯源,可难!实在韩征内心,是承认先肇事理的,就是在嘴上,还不肯承认。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另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另有失,总不如得意之休休。

老先生编不下去了,即便有了韩征做弟子,还是代替不了小弟子在本身心中的职位。

老先生向来没思疑过这个说法,起码在本身这边,确切向来就没有甚么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说法,不过就是学术角度分歧罢了。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人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毕竟另有其中庸之道。好坏不成悠长,是为中庸也。而绝对的中庸,找到都难,何况长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