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儒墨并兴,礼爱同彰[第4页/共6页]
想来这是汗青留给厥后者的见证,道不辩不明,孟子与荀子思惟通过不竭的碰撞,一向晖映这个天下。
曲阜是孔子的故里,鲁国作为儒家文明的发源地,孔子在此初创了儒家学派。
孟荀二子,虽性论殊途,然皆志于斯道,欲解民于倒悬,致天下于大同。
大成殿:为孔庙主体修建,高 24.8 米,阔 45.78 米,深 24.89 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从鲁国故城灵源之地出来后天也渐黑,夏先衍就没有持续探查其他灵源,这几天心神耗损有些大,因而归去歇息了。
他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光阴隧道,亲眼目睹了这座都城曾经的澎湃气势。那一座座金碧光辉的宫殿映入视线,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灿烂光芒,宫墙矗立,彰显着皇家的严肃与持重。
踱步其间,夏先衍又似看到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仁爱之光在大地上伸展。
从这些巨大的思惟宝藏中所贯穿出的修行之道,是中原民气里深处的精力宝库,是中原先贤奉送给子孙后代最为厚重、最为贵重的礼品。
汗青的巨轮无情地驶过,曾经那车水马龙、宫室巍峨、商贾云集的都城盛景早已被光阴的大水所淹没,只余下残垣断壁、基址壕沟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它们保护着这片曾经孕育了光辉儒家文明的地盘。城墙之下,绿草如茵,野花装点其间,仿佛是大天然对这片陈腐地盘的和顺安抚。
作为周朝首要的都城遗址,曲阜鲁国故城见证了中原文明在春秋战国期间的生长和演变,是传承中原文明的首要载体。
夏先衍带着世人先去了鲁国故城国度考古遗址灵源之地。
儒家倡导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行者指引出一条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生长途径。
仁爱礼义信传千古,性善性恶论启先人,劝学修身志在贤。
荀况则主性恶之论,以人道本恶,生而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若无礼义之束缚,必致纷争乱离。故力主劝学以化性起伪,明礼义以矫饰人道,制法度以绳墨群伦,使天下之人皆遵礼义法度,由是而致治世。其学侧重于外铄之教,欲借礼义之化育,使恶者变善,愚者成贤。
奎文阁:别名藏书楼,高 23.35 米,阔 30.1 米,深 17.62 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是专门保藏历代帝王御赐册本、墨迹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