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神农尝百草,炎帝启农耕[第1页/共3页]
陈仓作为炎帝部落的发源地,《国语》《史记》等古籍中均有“炎帝以姜水成”的记录,姜水即流经陈仓的岐水支流。
常羊山炎帝陵的记录最早见于晋代《帝王世纪》,后代历代均有补葺。固然关于炎帝陵的详细位置存在湖南炎陵县等其他说法,但陈仓炎帝陵因与炎帝部族发源地的地理重合,更被学界视为“祖陵”地点。
夏先衍带人参拜神像,炎帝神像手中的耒耜俄然出现光芒,纹路间排泄点点灵光,如星斗般在殿内流转。
正殿飞檐垂落的铜铃随风轻响,檐角嘲风兽吻吞吐的云气里,模糊浮动着阡陌纹路。
神像衣袂间的百草图纹次第亮起,将信奉之力提炼成最精纯的元气,沿着无形的头绪,送入那位正在闭关的中原鼻祖体内。
夏先衍立于青石阶前,领着世人向姜太公神像参拜。当最后一缕檀香没入青铜香炉的刹时,神像眉宇间忽绽金光,石质温润玉色愈发明显。
古刹深处,檀香如丝绦缠绕梁柱,姜太公泥像端坐神龛。泥像衣袂褶皱间埋没《六韬》密文,每道衣纹转折处皆嵌着微型卦象,当香火明灭时,坎离震兑的爻符便在绸缎上流转如星斗。
峭壁倒悬的虬松枝干上凝着霜色,细看倒是历代文人题刻的篆字,李白的“八十西来钓渭滨”墨迹随水雾蒸腾,化作白鹭掠向对岸文王庙的朱漆庙门。
宝鸡炎帝陵静卧于常羊山麓,苍松翠柏掩映间,一条青石神道蜿蜒而上,两侧石兽肃立,班驳的苔痕仿佛上古先民祭奠时洒落的黍稷。
喜好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请大师保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姜太公垂钓台静卧于陈仓伐鱼河谷深处,伐鱼河如一条青鳞巨蟒蜿蜒穿行于峭壁之间。一线天光劈开深谷,照见河心那块形如璜玉的玄青巨石——传说姜尚垂钓的璜石上。
夏先衍立于炎帝陵前,目光穿透环绕的信奉之力,望向四方天涯。他的视野超出常羊山颠的赤霞,仿佛瞥见无数道信奉之力如金色丝线般从四周八方会聚而来。
陵寝西南角的五谷坛,坛上五色土随骨气更迭变更光彩。
炎帝被尊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医药文明的开辟者,相传他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发明耒耜,初创了以“姜炎文明”为核心的初期文明。
潇湘炎陵县的鹿原陂上,千年古柏的枝叶间流淌着湘楚先民的祭奠之音;晋省高平羊头山颠,神农庙的香火化作青烟直上九霄;中原柘城的朱襄氏陵前,陈腐的祈雨典礼仍在持续……这些散落中原大地的炎帝灵源之地,如同星斗般遥相照应,将五千年来中原后代对农耕鼻祖的崇拜与追思,化作最纯粹的信奉之力。
作为周文明发源地的首要构成部分,垂钓台不但承载着姜太公“兴周伐纣”的传奇汗青,更成为中华聪明与隐逸文明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