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娱乐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235章 神农尝百草,炎帝启农耕

第235章 神农尝百草,炎帝启农耕[第2页/共3页]

炎帝被尊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医药文明的开辟者,相传他教民稼穑、遍尝百草、发明耒耜,初创了以“姜炎文明”为核心的初期文明。

常羊山炎帝陵的记录最早见于晋代《帝王世纪》,后代历代均有补葺。固然关于炎帝陵的详细位置存在湖南炎陵县等其他说法,但陈仓炎帝陵因与炎帝部族发源地的地理重合,更被学界视为“祖陵”地点。

转过鹰喙岩,忽见深潭如镜,八百年前文王拉车的辙印沉在水底,鎏金爻辞如游鱼穿越其间,阳光斜射时,《周易》乾卦“见龙在田”的符文便随波光跃上崖壁,与岩画中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图腾堆叠。

夏先衍推开周公庙庙门时,陈仓城的灯火已如星子坠入渭河。因而一一行人在郊区休整一晚,明天解缆去姜太公垂钓台。

陵后常羊山崖壁上,天然构成的岩画好像神农尝百草的图谱,藤蔓缠绕处排泄淡淡药香。

这些金色的信奉之力穿过期空的隔绝,会聚于各地炎帝神像当中。

峭壁倒悬的虬松枝干上凝着霜色,细看倒是历代文人题刻的篆字,李白的“八十西来钓渭滨”墨迹随水雾蒸腾,化作白鹭掠向对岸文王庙的朱漆庙门。

宝鸡炎帝陵静卧于常羊山麓,苍松翠柏掩映间,一条青石神道蜿蜒而上,两侧石兽肃立,班驳的苔痕仿佛上古先民祭奠时洒落的黍稷。

此处现存垂钓台、璜石(传为姜尚垂钓坐石)、文王庙、太公庙等遗址,此中文王庙始建于唐朝,明清期间重修,修建古朴持重,碑刻林立,记录历代文人题咏。

夏先衍带人参拜神像,炎帝神像手中的耒耜俄然出现光芒,纹路间排泄点点灵光,如星斗般在殿内流转。

陈仓作为炎帝部落的发源地,《国语》《史记》等古籍中均有“炎帝以姜水成”的记录,姜水即流经陈仓的岐水支流。

太公庙飞檐垂落的铜铃无风自鸣,檐角嘲风兽吻吞吐的云气里,模糊浮动着《六韬》排兵布阵的卦象。庙前九曲栈道贴崖而建,青石板缝里钻出的野薄荷叶脉竟生着金文“非龙非彨”的纹路。

而此时夏先衍带着一行人已经分开了灵源之地,去往下一处灵源——炎帝陵灵源之地。

炎帝石像端坐殿中,神像双目微阖,却有红色霞光从眼缝溢出,手持耒耜的纹路暗合八卦方位,衣袂褶皱间模糊可见百草图纹,仿佛随时会抖落几株灵芝仙草。

晨光初露,伐鱼河方向的云层裂开鱼形缺口,夏先衍咬下最后一口豆花泡馍,而后带着世人解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