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天地清明[第3页/共11页]
两人常常上奏于圣听,皆是声泪俱下,一副誓死与魏忠贤“不共戴天”的模样。崇祯天子开初见二人如此,也被他们给蒙混过关,以为他们是俩个忠臣义士。
林生熟读圣贤书后,却不思忠孝报国之志,一心所想的是如何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大小罪恶,稀有百种(太上感到篇所记录之恶事,自非义而动,至杀龟打蛇等数十种恶事)人想延年益寿,先要避开免犯大小罪恶。”
意义是“起心动念,神明即知,起念必记。心生善念,虽尚未为善事,吉利神明已随身护佑降福。心生恶念,虽尚未为恶事,凶神已注记降祸。
以是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表面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便是真静。
石中在太虚静地感悟,其所参详观想之典范,尽数为道指正中间法,他自不是为了求取那飞升大道,成绩仙家功名。因其早已斩断了真我仙缘,再不成能出列仙班,听候调遣去。
射杀飞鸟,捕获走兽,掘挖蛰虫,惊吓栖鸟,填塞洞窟,破坏鸟巢,伤害怀胎植物,破坏鸟类蛋卵。希冀别人有不对,忌人有得,幸灾乐祸。唯恐别人胜利,百计毁败,最是猜忌刻薄昧心的恶事。陷别人与伤害地步,以求本身安稳;减损别人财物,以增加本身好处。用本身不好的物品,换掉别人夸姣之物。以私意之喜怒恩仇,而废公道之是非曲直。盗取别人之技术,讳饰别人之善事(好处)。
谦善谦让--修善积福,务必谦善、谦让。心存恭敬、谦善、谦逊,始能打动六合鬼神,加以佑护。不然,骄慢、轻浮,心不清净,妄图获回报,纵使积德,亦不能积阴德。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平静矣。如此平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断恶修善,积善累功之人,大家尊敬。积德之人,凡事顺天理,上天天然加以保佑,应得之繁华,康宁,福禄,不求自来。而邪神、凶星畏敬善人,病魔厉鬼,不敢侵犯,正神随时庇护。善人做善事,必然胜利,精进不懈,可达成神成仙的欲望。要整天仙,当积一千三百件善事,要成地仙,应积三百件善事。”
两人相见,一时面面相觑,想起当初之信誓旦旦,顿时皆是羞得满脸通红,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与对方开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