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7)回香阁[第2页/共3页]
走进弥勒殿,劈面是一尊大肚弥勒,这是以布袋僧报酬原型塑造,常见于汉传佛教寺院。布袋和尚名为契此,唐末五代和尚,浙江奉化人,常露腹欢乐,手执布袋,禅机诙谐,以是被称为布袋和尚,官方相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是毗卢遮那佛最首要的两位助手之一,耐久伴随在佛陀的左边,意味着佛法的智德和证德,代表着大乘佛法走入人群当中的诸多便利善巧、应世化俗和移风易俗的朝气勃勃、以及佛法中不共人间的无上甚深聪明和金刚锋利般的般若正见。普贤菩萨,则是作为毗卢遮那佛的另一名最首要的助手,耐久伴随在佛陀的右边,意味着佛法的理德和行德,代表着大乘佛法周到体系的实际、挨次次第的禅定和丰富详细的实际。
王心怡款步走进大雄宝殿,目光掠过摆布两侧熟谙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继而逗留在大殿中心的佛像上。那佛像看上去有几分像地藏王菩萨,却又似是而非,王心怡满心迷惑。此时,正巧有一名徒弟在旁,她赶快上前就教:“徒弟,叨教这尊佛祖叫甚么名字呀?”徒弟浅笑着答复:“这是毗卢遮那佛。”徒弟见王心怡单独一人,温馨且虔诚地在殿内参拜,便主动开口为她讲授起来。
这些“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官方神只,厥后被大乘佛教融入此中。佛教与婆罗门教本是对抗的干系,初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奠至上和天神至上,但佛教并不否定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统统有情(众生)的一个构成部分。
大雄宝殿西侧有一修建,门口写着回香阁。一层是地藏殿,二层法堂,三层藏经楼,两侧是寮房和斋堂,白墙灰瓦马头墙,均为徽派修建,自成院落。
地藏殿供奉九华山“地藏三尊”,主尊为结跏趺坐的金地藏菩萨,头戴五佛冠、身披法衣、手持摩尼宝珠,左协侍为身着法衣、手持锡杖的道明和尚,右协侍为身着俗装、长须白髯的闵公。官方相传闵公是九华山最大的地主,乐善好施,闵公和儿子道明前后拜金地藏为师进入佛门。金地藏莲花座下有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名为聆听,是金地藏的坐骑。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大乘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庇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宝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玄门神只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此中,终究构成二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