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雄心壮志[第1页/共3页]
听到他的答复,师昌旭悄悄地摇了点头:“苏晨,你的这个决定,我不太同意。”
最关头的是,那一天越来越近了!他的时候未几了!
这股愁闷之气在贰心中积存已久。
跟着苏晨和师昌旭的一击掌,又一名泰斗级人物踏上了苏晨的“贼船”。
苏晨也晓得本身的话有些不当,但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因为前几天在西京的所见所闻给了他太多的感慨和震惊:躺在堆栈里的原装“四氟”发动机、露天堆放的高端出产设备、纸上谈兵的“飞豹”……
苏晨答复:“师老,您说得对,但我的设法和步调有所分歧。人不成能一步登天,我不像吉林化工或淮海碳素那样有大志壮志,想一次性引进整条出产线。”
“并且,您之前也提到过,‘罗生’是当年获得正式答应的三家鹰酱国企业之一,并且投入大量资金在这项技术上获得了停顿,只是因为在航空发动机叶片上的失利才放弃了碳纤维质料。如果我们接管,本钱能够会更低,这不是正合适吗?”
“真的?”苏晨惊奇地问。
“谁?”
“苏晨,黉舍方面我能够出面联络。前几天都城化工大学也向我提出过做碳纤维项目标设法,我当时建议他们和吉临的项目归并,如许既能获得一些科研经费,又能找到一支科研气力强的步队。既然你现在情愿带头做这个事,我无妨和他们谈谈。”
师昌旭点头附和:“你的这个主张不错,比我之前打仗的那些人更务实。”
他这话美满是肺腑之言。
苏晨鼓掌说:“就晓得师老一出马,事情就胜利了一半,你看,这才刚上任,步队就组建起来了。”
当然,苏晨能够随便抱怨,但面前这两位备受尊敬的传授不能陪他一起“猖獗”,他们只能难堪地互换了一下眼神。
师昌旭见苏晨说得坦诚,也当真起来:
回想80-90年代,夏国挣点外汇何其不易,社会上乃至传播过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
再比如现在正在的“MD-82”项目,另有已经要扔在堆栈里发霉的“四氟”发动机项目……
“苏晨,你年纪悄悄,就有如此远见,实在可贵。你有决计和资金是功德,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关头技术从何而来,又需求多少资金?从RK的报价来看,这毫不是小数量。并且,采办关头技术和设备后,必定还需求分外投资,比如在海内扶植配套项目,起码得建个厂房吧?”
比如80年代末期开端的冰箱、彩电出产线引进高潮,轰轰烈烈,几近每个省都引进了好几条出产线,成果在狠恶的合作中纷繁开张。
在1984年被米国国防部以“威胁米国国度安然”为由采纳;而夏国费尽周折,以450万美圆的天价从鹰酱国RK公司引进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炭化炉以及呼应的测试仪器,直到1990年才勉强完成交货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