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雄心壮志[第2页/共3页]
“谁?”
究竟也确切如此。
“咳咳……苏晨,这话我们暗里说就好。”
回想80-90年代,夏国挣点外汇何其不易,社会上乃至传播过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
“我固然名不见经传,影响力有限,但我有决计,也有资金,咱俩联手,不就恰好合适您最后说的‘决计和资金’两大抵素吗?以是,我以为我们的项目必然能胜利!”
在1984年被米国国防部以“威胁米国国度安然”为由采纳;而夏国费尽周折,以450万美圆的天价从鹰酱国RK公司引进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炭化炉以及呼应的测试仪器,直到1990年才勉强完成交货安装。
苏晨答复:“师老,您说得对,但我的设法和步调有所分歧。人不成能一步登天,我不像吉林化工或淮海碳素那样有大志壮志,想一次性引进整条出产线。”
最后还是郭宜城开口:“阿谁,苏晨,这些事情我们没法节制,并且以你现在的财力和职位,或许也不必太在乎这些。我们还是实际点,会商一下技术引进的题目吧。”
“既然挑选与黉舍合作,我们无妨先引进一条中试线,小批量出产尝尝,同时在试产过程中处理根基的工艺流程题目。并且,如许的出产线能够用‘科研讲授’的名义引进,给外洋合作商一个躲避‘传统’的借口,简化审批流程。”
师昌旭笑骂:“你这个小滑头,早就盯上了我的资本了吧,看你的狐狸尾巴露得也太快了。”
师昌旭再次点头:“苏晨啊,‘罗生’的技术确切很超卓,在我小我看来,它是那三家把握碳纤维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利用于航空业最好的一家。但你能够不晓得的是,我们之前已经跟‘罗生’相同过,但他们直接回绝了。”
再比如现在正在的“MD-82”项目,另有已经要扔在堆栈里发霉的“四氟”发动机项目……
听到他的答复,师昌旭悄悄地摇了点头:“苏晨,你的这个决定,我不太同意。”
这么多的经验,让他不得不有所感慨。
“罗生”。
然后答复:“这个技术引进的目标,我想过了,有一个最合适的。”
当然,苏晨能够随便抱怨,但面前这两位备受尊敬的传授不能陪他一起“猖獗”,他们只能难堪地互换了一下眼神。
“苏晨,你年纪悄悄,就有如此远见,实在可贵。你有决计和资金是功德,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关头技术从何而来,又需求多少资金?从RK的报价来看,这毫不是小数量。并且,采办关头技术和设备后,必定还需求分外投资,比如在海内扶植配套项目,起码得建个厂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