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长安义魂[第9页/共10页]
行刑那天,华阴县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繁涌上街头,想要亲眼目睹这个赃官的了局。
但是,就在他们觉得胜券在握时,一个坏动静传来:郑崇义背后的“朝中大人”已经得知此事,正在向天子进谗言,说苏怀义诬告朝廷命官。
“钱奎……他不是已经死了吗?”苏怀义惊奇地问。
“叔父。”一个衰弱的声音传来。苏怀义转头,瞥见苏敬言的夫人柳氏正扶着门框站着。她一身缟素,面色惨白如纸,眼睛却非常敞亮,透着一股果断。
一队官兵冲了过来,将孙霸等人团团围住。为首的恰是新任知府赵大人。
柳氏摇点头,目光死死盯着那口棺木:“叔父,敬言他……他毫不会自缢。”
白叟抬开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戒,高低打量了苏敬言一番,低声说道:“客长是外埠来的吧?这话可不敢胡说。知县大人说了,朝廷的赈灾银两已经发放,灾情已经好转了。”苏敬言重视到白叟说话时,眼神闪动,声音也压得极低,仿佛在惊骇着甚么。
多年后,苏怀义离世。他被安葬在苏敬言的墓旁,永久伴跟着这位忠烈之士。
苏怀义细心检察,发明这些墨迹大多集合在衣袖内侧和衣衿下方,像是有人仓猝擦拭过甚么。
“那里那里,”郑崇义笑道,“大人奉旨查案,下官自当尽力共同。今晚在舍间设席,为大人拂尘洗尘,还请赏光。”
“快救火!”苏怀义大声叮咛,同时暗中派人将柳氏和那半张草稿转移到安然的处所。
几个打手一拥而上。苏怀义固然年过半百,但年青时也练过技艺。他抄起一根木棍,与打手们周旋起来。
大唐元和五年冬,北风凛冽,官道上尘沙飞扬。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年青官员,身着藏青色官袍,腰佩玉饰,面庞冷峻,目光果断。他便是新任梭巡御史苏敬言,此次奉旨前去长安城外的华阴县,查勘本地的赈灾事件。
苏怀义赶紧接过布条,发明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细心一看,竟是钱奎的供词,详细记录了郑崇义如何教唆他做假账,如何剥削赈灾银两。
“你们……你们好大的胆量!”苏敬言怒喝道,“我但是朝廷命官!”
“去,按打算行事。”郑崇义阴沉森地说,“记着,要做得洁净利落。”
御史们看完证据,无不震惊。苏敬言的亲笔奏折、钱奎的供词、真账册、来往函件……这些铁证如山,将郑崇义的罪过揭穿得淋漓尽致。
百姓们的喝彩声中,郑崇义被押上法场。他面如死灰,浑身颤栗,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风。
苏敬言点点头,又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多谢老丈相告。这些银子,还请收下。”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