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王浚上奏伐吴,司马炎大殿议兵。[第1页/共4页]
“贾令君请看此物!”
“马隆所部多为募兵,前次出征已加封骁骑将军,西北兵胜之时,也有加封,若果现在再厚赏,恐开滥封之弊。”
中书令张华手持象牙笏板趋前一步,殿外忽起穿堂风,将他孔雀翎织锦官袍吹得猎猎作响。
转眼之间,大殿之上沉寂一片,铜漏的水声俄然变得清楚可闻。
副将杨济更是握紧腰间新铸的环首刀,寒光掠过他年青面庞,蓦地生出一股肃杀之气。
现在,他没有食言,他做到了,做的轰轰烈烈!
杨珧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长揖及地时,他瞥见张华向他投来赞成的目光。退朝时,北风卷着细雪扑进殿门,他俄然想起马隆出征前在城门外折柳送别的场景。阿谁面庞乌黑的将军曾说:“此去若不能马革裹尸,定要看着儿郎们衣锦回籍。”
黑玉棋子刚落"建业"星位,忽见黄门侍郎捧襄阳急奏踉跄而入。
殿内温度骤降,骚动之时变得更加混乱,混乱当中,卫将军杨珧握紧象牙笏板,指腹摩挲着上面雕镂的獬豸纹样,不时抬眼,他瞥见御阶旁的铜漏,水滴正落在辰时三刻的刻度上。当年随兄长杨骏在弘农郡募兵时,那些乡勇捧着粟米饭团送行的场景俄然闪现——若没有及时封赏,这些豪门后辈的忠心又能保持多久?
“伐吴大计,在此一举!”
帝王浑厚之声震得殿角铜铃微颤。
武帝的目光扫过丹墀下的群臣,只见贾允气的面色乌青,何劭倒是低着头只顾自的捻着朝珠,张华如有所思地抚着奏章,仿佛在思考着甚么。
三个月后,长安东市。
司马炎看着王浚奏章,又昂首看看张华,不由点点头:“伐吴机会确是已到,朕明日太极殿上议兵。”
贾允不等杨珧说完,马上厉声喝断,额角青筋不由暴起:“本日岂能容你胡口乱言!”
这是益州刺史听闻马隆封赐,按捺不住心中建功立业的欲望,连夜上的一道请战伐吴的奏章。
又要一唱一和的禁止司马炎伐吴。
“卫将军所言甚是。”
“你!”
贾允忽被司马炎吓到,仓猝免冠叩首,额血染红砖缝,前面跟进的荀勖的进贤冠也不由倾斜欲坠,冯紞的笏板已是忽的裂作两截。张华看着胆战心惊的几位大臣,冷静展畅怀中的漕运图,漕运图上,二十年前与羊祜共绘的粮道朱线,现在正与王浚楼船东进线路完美重合。
杨珧却不卑不亢,句句有声:“臣闻《太公六韬》有云:“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今西征将士抛妻弃子,转战千里,若朝廷失期于卒伍,他日谁又肯效死朝廷?"
他抖开度支曹密报,建衡三年至咸宁五年的造船账目如白练垂地。
“猖獗!”
而在宫城深处的尚书台,杨珧正翻阅着各地送来的募兵名册。落日透过茜纱窗,在他案头的青铜虎符上投下细碎光斑。名册上密密麻麻的指模间,模糊可见"安宁郡李二郎金城赵大"等字样。他晓得,这些名字的仆人,现在或许正在田间擦拭着朝廷犒赏的环首刀,等候下一次征召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