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柳明诚答疑解惑 父子们引经论道[第1页/共3页]
柳明诚当然明白他所指的乃是另一名眼线,故作奥秘道:“有本领本身去挖呀?等着别人奉告可不算本事!”
这个题目明显有些难以答复,柳明诚也是眉头一皱:“你这题目倒是要费些口舌了。这段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此文虽真伪难辨,但此中事理是可取的。
“切!还卖关子!”柳翀撇了撇嘴,本身查就本身查,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这世上哪有那么些君子,绝大多数不还是小人吗?特别是杜延年,他就是实足的小人!”提起杜延年,柳明诚又来气了。
“此语化自《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一句,用以描述庸官、具臣,此等人知‘繁华’之敬爱,但又怕被‘摈斥’;有‘欲心’,但又不敢猖獗;有‘怠心’,但又不敢废事;无‘爱民’之实,但也不肯‘虐民’;无‘向上’之志,但亦不敢‘为邪’,故称之为‘庸碌之人’。比方州县官,到任之时,便应查此郡县受病标本、施治后先,何困可苏、何害当除、何俗当正、何民可惩、何废可举,洞其弊原、酌其治法,日积月累,责效观成。倘到任时处所是这般气象,离职时处所还是是这般气象,如此等官,虚享数年俸养,无益百姓,则为‘有无底人’,当斥去之。”
“读过了,先生的文章文义深远,深思翰藻,有些处所不甚明白,正想向父亲就教。”
柳翀俄然灵光一闪:“诶?不对呀,寄父,您既然晓得望州另有他的报酬何不防?您不会是用心让他晓得我们私运的事情吧?”
“宫里只要不逼楚王,临时应当还能相安无事。”
柳明诚摇点头:“这你可说错了,这不是‘诡计’是‘阳谋’!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诡计狡计啊,能成事的大多是‘阳谋’,而‘阳谋’之以是能成,说白了不过是‘好处’二字,归结成一句话——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为何敢把这把柄递到他手里呀?因为我压根儿不怕宫里那位晓得这件事,惹火了我把那六万流民全赶出望州,我看看到底谁焦急!说到底他们还希冀我好好养着这六万人呢,只要如许他们各自屁股底下的位子才气坐的稳!”
“这是为何?”
“好了好了,不说他了......”柳翀赶紧转移话题,“那接下来楚王该消停了吧?”
打趣归打趣,柳翀还是帮着一起晒了书,父子三人边晒书边谈天。
何况,既以宗族治世,则不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属荣光之时既享用了好处,那么流浪之日便一样没法制止连累,此此中亦并非全无公道之处。”
“说来听听。”
柳忱点点头:“以是,‘以之治事,则多败露;以之图功,则鲜胜利’,说的就是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