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打探身份[第1页/共3页]
林灵素不是个好酒之人,酒量也不可,不然神仙醉也不会放到现在才拿出来,像刘混康一样也被张安安赐给了神仙醉,当晚就喝掉了。
契丹统治者对玄门的崇信,也鞭策了布衣百姓对玄门的信奉,特别玄门的切近糊口,切近百姓的求符除邪,求卦问卜,算命测字更是遭到布衣百姓的欢迎。玄门风行中,主动与契丹人固有文明相融会,如对四方神的崇拜,对十二生肖的崇拜,对门神的崇拜,都能和玄门文明有机连络,使契丹人原始的丧葬文明,节庆文明都有分歧程度的退化与窜改。
李真先归去以后,仓猝邀功似的将从林灵素这里探听来的都说给了萧奉先。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佛,羽士也一样!在中原不受待见的李真先来到大辽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凭着一手装神弄鬼的本领,硬是成了契丹权贵的座上宾,连萧奉先这类契丹顶级权贵也将李真先高高供奉着,此次出使大宋,更是将李真人一起带上。
契丹统治者从建国伊始就赐与玄门相称的职位,据《辽史》记录,神册三年(918)蒲月,辽太祖“诏建孔子庙、梵刹、道观”(《辽史》卷1),对儒学和佛、道二教采纳兼容并蓄的态度。东丹王耶律倍“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辽史》卷72)景宗第三子齐国王耶律隆裕“自少时慕道,见羽士则喜。后为东京留守,崇建宫观,备极辉丽,东西两廊,中建正殿,连接数百间。又别置道院,款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常常化之”。(《契丹国志》卷14)辽圣宗对于玄门、佛教,皆洞悉其旨。统和四年(986)十月,“以银鼠、青鼠及诸物赐京官、僧道、耆老”。(《辽史》卷11)辽兴宗“常夜宴,与刘四端兄弟、王纲入伶人乐队,命后妃易衣为女羽士”。(《契丹国志》卷8)辽兴宗答应羽士涉宦途,授其官爵。如“王纲、姚景熙、冯立辈,皆道流中人,曾遇帝于微行,后皆任显官”,(《契丹国志》卷8)因为契丹统治者对玄门的正视,使玄门在辽朝各地逐步传播。辽朝都城与首要州城皆有道观,道观中有职业的羽士,多为汉人,玄门信徒也多为汉人。
辽国初期,玄门和道家思惟就以各种体例进入草原的汉人中,跟着这部分汉人逐步向辽朝本地迁徙,玄门也逐步在辽朝的边境内传播,乃至在一些首要都会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上京有天长观,中京有通天观,一些州城也多有羽士和道观。
有了这层干系,李真先非常顺利地见到了林灵素。
眼看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李真先一咬牙,去了北边的大辽生长。
向道门探听,天然是派道门中人了,事不宜迟,萧奉先立即将平时供奉的李真人派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