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家乡美01 - 第123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三

第123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三[第2页/共3页]

劳山太清宫吟诗二首

两千年,如白驹过隙,崂山的修行者以悬壶济世、挽救百姓的胸怀,铸就了如钢铁般坚固的慈爱战役的精力量力。曾经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如繁花般绽放,这鼎盛与光辉的汗青,亦是中国玄门和中国文明的灿烂篇章。在这山海之间,大道千秋,如巍峨的高山,充盈着崂山天然和文明的高度,彰显着东方古国的人文精力。

“别的你看,走完这段路今后,引诱如潮流般涌来,能够有人来拜访你,有人向你就教,或许你会在名利的旋涡中丢失自我。那段路只是一个长久的路程,前面的路才是决定胜负的关头。”——彭涟(崂山太清宫道长)

因当时崂山多虎,刘若拙好像一名英勇的战神,以恐惧的勇气和果断的信心,定名“驱虎庵”,希冀能辟除虎患。明黄宗昌《崂山志》记录他“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敝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一夕端坐化去,神采自如”,他的深厚丹功涵养,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佩。

刘若拙,这位来自四川的怪杰,好像一颗灿烂的明珠,生于唐昭宗光化年间(898 ~ 900 年)。他自幼于罗浮山曜真洞削发,拜李哲玄师兄青精真报酬师。后唐同光二年(924 年),刘若拙自蜀地东来崂山寻访其师叔李哲玄,二人如高山流水般相谈符合,遂留居崂山,于太清宫南麓建一庵,供老子神像。

生于唐宋年间的刘若拙,好似一朵盛开在崂山的奇葩,为这座玄门名山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太祖赵匡胤好像一名贤明的伯乐,敕封当时的太清宫道长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并令国库拨银两重修太清宫一处,新建宫院两处,这两处新的玄门宫院便是明天的承平宫和上清宫。

·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 年),主管朝廷玄门事件的右街道录何自守因事开罪,被……流配远方。赵匡胤向来听闻刘若拙的大名,因而征召刘若拙入京担负左街道录,并敕封为“华盖真人”,让他清算清除玄门流派。《皇朝通鉴》赞誉他“善于佩服之法,年逾九十却仍然精力矍铄,法度健旺。每当水水灾害来临,必然会被召入宫中,设立祭坛祷告,其道法精美谨慎”。数年后,刘若拙果断去官归山,宋太祖无法之下只好放他回到崂山,并拨出巨额资金敕建上苑宫作为刘若拙的道场,同时修建太清宫、上清宫作为他的别院。这便是崂山太清宫敕建称宫的开端,崂山玄门的昌隆实际上是从刘若拙开端的,他本人也被尊为崂山玄门的十大道首之一。现在,太清宫三官殿前的两株银杏和上清宫院前的三株银杏,据传都是刘若拙亲手所植,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发展得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