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家乡美01 - 第213章 五莲县松柏镇九仙山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传说

第213章 五莲县松柏镇九仙山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传说[第4页/共6页]

文人而外,兵家也曾几次涉足九仙山。兵圣孙膑在九仙山率兵兵戈、隐居着书、授徒讲学的传说留下了很多。因有另篇详叙,这里不再赘述。

黑牛场花圃不但壮观,并且逼真,园内发展着杜鹃、兰锦、粉棠、连翘等五颜六色的天然花草。每到春夏,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红、蓝、黄、白、紫,五彩缤纷,如诗如画。招惹得无数旅客,特别是青年男女穿行其间流连忘返。他们在谈情说爱的同时,也在咀嚼着一个埋没在花丛深处的爱情故事。

八仙见此,眉开眼笑,就驾起云头一起歌乐过海去了。

映山红花圃:每年5月,九仙山有大片野生杜鹃花盛开,构成绚丽的花海。

九仙山东麓丁家楼子村西的“白鹤楼”,传为苏轼治密州时所建。当时,苏轼方才带领密州老百姓克服了水灾加蝗灾。因官府和官方财力均有限,白鹤楼建的范围不大且楼体多为木制。在清初的一次大地动中被夷为高山。年深日久,现在楼体已不复存,但是,楼基上的柱窝、苏轼亲书的“白鹤楼”题刻却仍然历历在目。楼体虽小且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声却至今震耳。央视“高兴辞典”栏目曾出题:“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黄鹤楼在湖北,白鹤楼在那里?”答案是:“在山东。”指的就是曾经耸峙在九仙山下苏轼当年督建的白鹤楼。

观音佛风景区的观音峰,悬岩峻峭,拔地参天。岑岭之巅,有一天然石洞。洞成圆形,半米宽走廊环抱洞口。洞内放有观音菩萨像,是以,俗称“老母阁”。据史志记录,明嘉靖三十七年,峰上有一巨石迸裂,声震山谷,迸裂处,显出一个巨蛋形石洞,后为供奉菩萨所用。百姓传为灵异,树为神威,乃至经年有人爬上去焚纸进香,祈福免灾。令人称奇的是,不管是求雨、求子,还是祈福、免灾,无不有求必应非常灵验。

但是,最具传奇色采、最能吸引大众眼球的,是明朝隐居九仙山的丁惟宁、丁耀亢父子着作《金瓶梅》和《续金瓶梅的故事。

九仙山上的溪谷景观当以积霖谷(俗称“龙潭沟”)为最。

文明遗址

山的称呼就来自一个斑斓的神话传说。

关于山名的来源其说有四。据《山东通志》记录:“汉明帝时,有九位白叟每日喝酒万寿峰下,一日,忽同坐化,人称为仙。”此其一也。又传曾有“苏氏兄弟九人,在此山误食异人呕吐之物,一道成仙。”此其二也。另有一说,“汉朝琅琊郡有太乙神仙祠九所,此山据以定名”。而最遍及、最传奇的说法,付与了人们最抱负的山名由来。

慕名来九仙山旅游乃至隐居的不乏历代文人学士。他们称道九仙山的诗词歌赋卷帙浩繁。自宋迄清仅能查到的就有309篇(首),出自98位文人骚人之手。他们来自北京、四川、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山西等天下各地。隐居积霖谷卧象山下的张侗和隐居兰陵峪匡山当中的王沛恂还别离着作了《卧象山志》和《匡山集》。这些文人雅士仰仗手中的一支羊毫,把九仙山的风土情面连同他们本身的经历写进了作品并传播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