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收购价高[第2页/共3页]
持续劳累了大半月,世人俱是非常疲惫,在用过晚食后,一家子早早的便歇下了。
周掌柜一听是自家少爷订购的东西,立时显的很正视。
“其他粮铺确没有这般高的收卖价,至于本日是个甚么环境,其他粮铺有没有跟着涨价,这还得去问了再说。”
将糕点送到后,宋芷成心同周掌柜探听:“掌柜的,上回周大人同我订了些艾草皂,这不现在做好了,本日便想给大人送去。”
一家新开的铺子,如何能吸引百姓将粮食卖与本身,最简朴卤莽的体例便是涨价。
“大哥一会儿还要去村中帮困难户耕作,这点子东西看着多,实在并不重,我一人能成的!”
就如许,宋芷再次背上背篓跟着良田去了县衙。
现在夏收已是靠近序幕,分歧于昔日官道上没甚么车辆、行人。
大师有说有笑,干劲实足。
城中街道一眼望去,也满是运粮食的百姓。
“传闻,宋小娘子将我家大人先前预定的艾草皂都做好了?”
那里粮食多,粮食的代价不降反升,这便有些分歧乎常理了。
不等吴氏说话,宋芷便开口道:“大伯,我们不卖。”
这对于妇人们来讲,当然是甲等首要的大事,大师纷繁点头拥戴。
一夜好眠,待到第二日凌晨,宋芷还是如平常一样,提上糕点筹办出门。
从他们的脸上,宋芷看到了独属于歉收后的高兴。
这时,杨氏端着陶罐从厨房中走了出来,“娘,粟米粥熬好了,能够吃晚食了。”
“这如何会有假,这不要交赋税了,这几日我每天去县城卖麻布,亲耳听到的,如何会有假?现在一斤麦比客岁还高一文钱呢!”
一起上宋芷见到了很多或是担着担子,或推着车,三五成群的担着粮食往县城走。
如宋芷地点的祁水县,只要以种麻为主,遂他们能够交纳麻布二丈五尺,以及麻三斤。
宋友山点点头,扣问道:“本年收成好,我已经算过了,再给了王家的租子,以及赋税后,咱家里还能余下一千五百斤的麦子,这些麦子必定够咱家吃一年了。”
宋芷点点头:“我观本日很多百姓进城交税,担忧大人繁忙,没空过问此事,还请良田小哥先帮手通禀一二。”
“娘,您看我们要不要到时候恰好拉些去县城售卖?”
家中有现成绩好的麻线,但因为没有织布机,再加上家里一向忙着各项买卖,一向也没有抽的出余暇去村中织布。
“但我瞧着本日有很多百姓进城缴税,也不知大人这会子可在县衙。”
吴氏见孙女要走,下认识的提示道:“阿芷,你那艾草放在架子上好久了,现在我们家也算忙清了,你要不要将那艾草皂给县令大人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