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陪孩子共读千字文 - 第12章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第12章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第4页/共7页]

《尚书·舜典》记录舜:“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 [kuí],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前面讲品德的部分,我们不再赘述。讲前面,舜在措置政务和百官的干系时,舜帝也能措置的井井有条;欢迎天下诸侯、来宾时,诸侯、来宾都对他寂然起敬;舜帝在办理山泽时进入大山,碰到暴风暴雨也不会迷路。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这一段讲的是尧帝和舜帝,唐尧虞舜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大哥了干不动了,就把本身的位子和统领的国土谦让给贤达的人。这里讲的不但是尧舜,更讲的是五帝期间。他们都能使九族敦睦,民风朴素,不竭开辟创新,构成了国天下的传承,为中汉文明的生长奠定了坚固的根本。据记录大禹也是禅让的,但厥后人们情愿推戴他的儿子夏启,夏启才继位的。现在后以后禅让也就此停止,中汉文明从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那甚么是"推位让国"呢?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看。“推”,《说文解字》:“排也。从手,隹 [zhuī]声。“手、隹”表示用手合力架空使物挪动。”“推”的本义就是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挪动。 “推”在这里推是推让的意义。“推位”是把本身的位子委与贤人。

在这也趁便提一下五帝以后的别的一小我物——大禹。禹,姒(sì)姓,夏后氏,名文命。禹成为夏朝的第一名君主,是以也被称之为夏禹。在尧的期间曾经产生大大水,尧帝派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治水胜利,鲧也是以被正法。舜帝则任命禹持续治水,成果禹不但管理了水患,还斥地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陆路与水路交通网。大师耳熟能详的就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禹还按照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划出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九个行政区。九州的说法也一向传承到现在。

我们接着说陶唐氏的尧,祁姓,名放勋,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因为他德高望重,统统百姓全都倾慕跟从。《尚书·尧典》是如许说的:“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高低。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百姓於变时雍。”意义是他严厉恭谨,光照四方,能连合族人,使部族之间敦睦相处。实际上,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获得群众的推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