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书言事[第2页/共3页]
“猖獗!照你这么说,咱就是如桀纣普通的昏君啦!”朱标一番话,气的老朱吹胡子瞪眼,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底下的老百姓可不晓得这些。那些公侯的家人们,仗着有权有势,硬说这地被天子赐给他们家了,百姓能如何?胳膊拧不过大腿,何况这胳膊太细,腿太粗。”
“父皇的仁心,上面的官员却未能好好体味,付诸实际。那些夫子不但要做中都修建的活计,还得光临濠城里给当官的干私活,盖屋子。而是以迟误了时候,监工就冒死压榨工匠们,传闻本年开春农耕时候都回不了家。这些人都是家里的好劳力,误了农时,就意味着少了一份收成。至于那些被父皇特旨发往中都参与扶植的犯人,不但没有通过劳动改革痛改前非,反而因为遭到非人的对待,死伤无算,却无人问津。”
即便天子不安排,朱标也会安排。走水路相对快一些,特别是他们还带了三门速射炮,如此时候上不会晚太多,这也是朱标让他们跟着曹国公的启事之一。
“你说甚么?这如何能够!咱是把临濠的田赐给了一干公侯,可那都是无主之地。”
听了这些话,朱元璋面色乌青,呼呼地直喘粗气,但出奇地没有发作,也没有说话,只是本来扶在桌案上的手渐渐地攥成了一个拳头。很明显,他晓得那些废弛朝廷名声的人是谁,可又下不了决计。
“另有甚么?持续说。咱倒要看看,是不是反了天。”
“临濠之地,咱的乡亲,一向多有照扶,蠲免赋税。你倒是说说看,这里子如何不好了。”朱元璋很不平气。
“父皇明鉴。对于中都的扶植,父皇顾念乡里,改良民生,实乃皇恩浩大。然,儿臣建议缩小范围,够用就行了。临濠地处中原,虽小无形胜,终不是抱负的定都之所,古来未有定都与此者,便可见一二,实在不值得朝廷破钞如此多的人力物力。”
朱标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他本来就没想是以事而死人。见便宜老爹面色有些和缓,开口道:“父皇,此事个别公侯虽有错误,幸亏并不严峻。待南征北伐回师以后,再做区处也不迟。众位叔伯都是父皇的股肱之臣,小惩大诫,以示圣恩。”
“这有甚么不好吗?”朱元璋反问。
“请父皇恕儿臣妄言之罪。”
朱元璋喝了口茶,说道:“方才你也说了那是朝廷的面子。如何说也不能太差吧?”
“回父皇,儿臣在奏折中的意义是,中都乃龙兴之地,父皇顾念乡土之情,敕建中都。光从现在已经建好的宫阙根本以及城垣打算来看,其范围弘大,宫殿绚丽可见一斑。”
南北同时出征,团体来讲胜多负少,魏国公的兵败如何制止,朱标还在思虑。他不成能亲身了局批示,再说了他也没阿谁本事。唯有通过天子给魏国公提个醒儿,能不能成绩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