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首次建言[第1页/共4页]
大本堂坐落在奉天殿右边的庑廊内,也就是春和宫与奉天殿之间。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十一月设立大本堂,汇集古今图书充之,延请四方名流给太子、诸王讲课讲学。厥后又让功臣勋卿的后辈、国子监门生退学,作为皇子的伴读。说白了就是皇宫内的一个私塾,没多久就撤消了,太子读书之所改成文华后殿,诸王则归府读书,终明一朝,没有再设。朱标住在春和宫,离大本堂很近,以是紧赶慢赶,终归是踩着点儿进了课室。
朱元璋满脸笑意,明显对朱标的话非常对劲,持续说:“太子所言不错。咱设立大本堂,请名儒大师为师,就是但愿你们能够修身矜持、明达事理,作可造之材,为国之栋梁,扶保大明江山。”
课室以内,已经坐满了前来就学的皇子、勋贵后辈,每人面前都有一张小桌,放着几本册本、笔墨纸砚等,此时正在和熟悉之人交头接耳,好不热烈。最火线的台阶之上,摆着一个黑漆长条大案,案上册本浩繁,笔墨齐备,厥后摆有太师椅一把,不过座上无人,想来是讲课的宋先生还没到。
“另有丧事儿?”朱元璋有点儿惊奇,这两天太子总有惊人之语,他一时跟不上节拍。“等等,还要向你娘禀报?如何不能直接跟咱说?莫非是你小子有了心仪的女人?”
朱元璋靠近一瞧,完整没看懂这几个点点、圈圈是甚么意义,又昂首看着朱标。
“妙啊!太子殿下所书断句标识真是妙不成言。如此一来,文章语义了了,易于了解,不失其真意。这些标记与前代的句读相较,是大大的进步,此乃万世之功也!恭喜陛下,得此奥妙之法。”一旁的宋濂冲动不已,两眼放光,赶紧赞道。
朱标秒懂,便说道:“父皇请看,这第一个曰逗号,表示较短的停顿,辞意未完;第二个曰句号,表示句子结束,辞意完整;第三个曰问号,表示疑问、迷惑之意;第四个曰感慨号,表示感慨,赞叹之意。以此作为断句标识,则天下文章其意自明。”
“儿子记得清楚,确是25石,神仙说只多很多。”朱标非常必定地说。
“臭小子,就你会说。也不是没有事理。既如此,当择谷旦祭天。”朱元璋眉开眼笑地说道。
“宋先生过谦了,此句正如先生所言,很有歧义,难以断之,先生不必挂怀。太子,你如何看?”朱元璋安抚了一下宋濂,转而问起朱标这个始作俑者。
朱标刚一迈进门口,世人立即停止扳谈,起家施礼,礼毕才又各自安坐,室内一时候鸦雀无声。朱标坐在第一排的小桌以后,顺手拿起桌上的《论语》,翻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身穿绛红官袍、须发皆白的老头儿走了出去,恰是宋濂。只见他徐行走到大条案后,坐在太师椅上。朱标带领众门生起家给宋先生问安,宋濂端坐回礼,表示各自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