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其母必有其子[第4页/共4页]
父亲苏洵甚爱苏轼的这篇作文,对此中的这两句尤其赞美。
谁知,范母听后竟道:“吾子本日得以和李膺、杜密齐名,就是死了又有甚么遗憾呢!人既然获得了隽誉,又但愿能长命,二者如何能够兼得呢?”
此时,苏洵开端宦学四方,在我国古时候,读书人有个传统非常好,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杜甫,在青年期间,就曾与李白等人到天下各地去游历过。当然,与死读书的“书白痴”分歧,读书人的游历经历会更好地翻开本身的视野,为此后的治学与从政供应不成多得的经历。
颜太初,字醇之,号凫绎处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颜太初还是颜子的第46世孙,进士出身。此人博学有才,仗义敢言。后官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国子监平话。
有一天,当苏轼单独一人落拓地在泉石上周游,采撷着山林间的野花,捡拾着一些树上熟落的山果,以手掬水而饮之。看到他的模样,就连见惯了山林河湖的樵夫渔翁都会觉得面前的是一名超凡的神仙。(苏辙的这些回想,以明天来看必定有很多主观的成分,起码在苏轼没到黄州前,身上的仙气还不会有多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