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人就应该生在大宋朝[第2页/共5页]
关于蒋之奇诬告的动机,据猜测应当是蒋之奇当时已经投奔支撑变法的新党,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活动时,蒋之奇正任福建转运判官。当时各地推行免役法,搞得很乱,蒋之奇做得倒是很有层次。乃至因为他的苦心运营,政绩一时广为歌颂。朝廷也给他升了两级,加直龙图阁,升发运使。以是说,反对变法的首要人物欧阳修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三月初五,宋仁宗御临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的进士。殿试的考场在崇政殿的两庑。考场中整齐摆着一排排不敷二尺高的小桌,桌后是方凳。
宋神宗也不是痴人,当然不会信赖这类天方夜谭的诬告,当然也不会做出“舍车保卒”的蠢事。终究的成果是蒋之奇弄巧成拙,被贬斥出京,毕生因为这一污点被世人不齿。一样,欧阳修的名誉也是以大受影响,“文坛魁首”之光辉形象亦大打扣头,政治生涯也今后一蹶不振,再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几年以后也就郁郁而终。以是说蒋之奇是欧阳修的仇敌,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后话。
郑雍,字公肃,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人。
而当欧阳修过后去翻阅此书时,仍未找到。
这让苏东坡大为震惊,当即与蒋之奇立下商定:致仕后,二人要比邻而居,与蒋之奇相约此后将卜居阳羡(今江苏无锡市代管县级市宜兴市)。
也就是在此次琼林宴上,苏轼与常州籍的同科进士蒋之奇、胡宗愈、单锡一见仍旧。今后也和蒋之奇成为好朋友,加上钱勰和王钦臣,被陆游称作“元佑四友”。
鸾刀是一种当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在北宋前期,考桌是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昂首据案,很不舒畅。
比方,此次殿试状元章衡的《民监赋》开篇:“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觉得戒,纳斯民于至纯。”宋仁宗赵祯读到“运启元圣”时,动容感喟曰:“此谓太祖。”读至“天临兆民”时,感喟曰:“此谓太宗。”读至“监行事觉得戒”时,感喟曰:“此谓先帝。”至读“纳斯民于至纯”时,乃竦然拱手曰:“朕何敢当!”说完便一拍大腿道:“此赋虽不切题,然范围甚伟,自应作状元。”遂将章衡钦点为状元郎。
虽说赵祯同道是可贵的“仁君”,——你林希不好好说话!怪谁?……
在那些合适伪人体工程力学的小桌上,均贴着考生的姓名,摆着御赐的笔墨纸砚,这些办公文具都是上好的贡品。考生考完后,是能够“顺”走的,算是官家的犒赏,也作为各自人生的一段记念。
蒋之奇的叔父蒋堂(希鲁公),是祥符五年(1012)进士,后官至礼部侍郎。蒋堂曾在苏轼故乡眉州任过通判,当时苏轼的伯父苏涣刚举进士,蒋堂读了苏涣写的赋,大为称赏。苏涣为此写信谢之,没想到,二人由此结下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