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功高难敌馋言谤[第4页/共6页]
但是不让杨津入城,总要给个来由出来吧。
固然,元渊在安定六镇兵变的过程中厥功甚伟,比他的前任元彧、李叔仁、李崇等人都要优良很多,即便有柔然帮手,仍然不能扼杀他的功绩。
第二个弊端,是打完仗以后没有立即交出兵权回朝复命,而是持续统帅雄师驻扎在恒州。或许元渊感觉现在六镇仍然不稳定,并且柔然还在屋里屋外的闲逛,以是筹算等北方完整安宁了再归去。但作为宗室亲王拥兵自重岂是小事,这明显会触碰到胡太后敏感的神经。
于瑾临时回到洛阳复命,贺拔三兄弟则留在恒州刺史元纂帐下持续驻守平城。
元渊达到定州治所中山郡以后,按常例先体味了一下各项环境。
胡太后和元徽一筹议,这么着吧,现在恰好定州四周也有六镇流民兵变,那就安排元渊去定州当刺史清算乱摊子吧。如许既能够在名义上满足元渊当刺史的欲望,又能够借元渊之手去安定兵变,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州兵是守城门的卖力人,他也是方才接到元固的号令,要求他务必拦住杨津的军队不让进城。
现在元徽和元渊之间的冲突根基公野蛮了,如答应不好,影响内部连合,需求化解一下。
元渊毕竟是北伐的大功臣,现在想搞个刺史铛铛,这个小欲望如果朝廷不承诺也说不畴昔。不过恒州实在是分歧适,现在元渊在北方的军队、百姓以及六镇镇民当中的影响力已经相称大,本身又是皇室宗亲,万一哪天被人推戴造反就费事了。固然现在没甚么证据,这么说有点诛心的意义,但防微杜渐消弭隐患老是好的。
而中山郡的太守赵叔隆因为剿匪不力,正在被朝廷派来的台使刘审抓起来检查问罪,也就是说,中山郡现在处于没有守将的状况。
第二天,叛军清算伏贴,开端从东面尽力攻盘算州城,很快就攻破了定州城东门核心的罗城,定州城浑家心惶惑一片混乱。杨津一看情势危急,在城内恪守只能坐以待毙,必须带兵反击打击一下叛军的士气。因而杨津立即构造了一只精锐军队,亲身带队要开门出城迎敌。
不放杨津的军队进城,实在也就是元固一念之间的事情。元固现在内心有点纠结,除了定州刺史以外,他的官位还是镇北将军,而杨津的官位只是安北将军。北魏官制,重号将军的大小顺次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也就是说元固的品级比杨津要高,何况元固本人还是皇室宗亲,以是有相称大的优胜感。
杨津也出自弘农杨氏,跟怀朔镇将杨钧算是本家兄弟。杨津脾气谨慎朴重,自从十一岁作为符玺郎中入宫奉养冯太后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从不结党,也从不趋附权贵,深得冯太后、孝文帝元宏和宣武帝元恪的信赖。胡太后当政以后,因为杨津死守原则,没有主动对她表忠心,有些不对劲,就把杨津外放到北方的肆州和并州当刺史。但胡太后也晓得杨津是个一心为国没甚么私心的人,让他领受北伐雄师还是很稳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