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卖画[第2页/共3页]

“陛下圣心仁德,臣等深感佩服。然臣觉得,国之重器不成等闲外流,不然后代难以交代,恐会贻笑四海。臣大胆建议,若国库不敷,可由臣等志愿出资,略尽绵力,以解灾区燃眉之急。”

接连几日,急报如雪片般送入宫中:蝗灾与水灾交相残虐,地步颗粒无收,庄稼枯死,河道干枯。百姓无粮充饥,饥民遍野,乃至已有饿殍横于路侧,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同时,他命御史台全程监督,随时上报款项去处。

陈晨沉默半晌,目光沉着却包含威压。他低声道:“温爱卿,你可真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

礼部尚书周廷赐听罢,仓猝跪下劝谏:

初夏时节,骄阳似火,但是山东一片萧瑟。

陈晨一声嘲笑,声音蓦地拔高:“朝堂高低,百官林立,莫非就无人能为百姓分忧?你们只知国库空虚,却不知民气已尽!”

御书房内,陈晨端坐案后,翻阅急报,神采更加阴沉。待读至最后一封,信中胪陈乡野饥民因无粮食充饥,开端发掘树根、草根充饥,乃至有人因争夺食品而丧命时,他再难忍耐,蓦地拍案而起:“速召群臣入朝,商乞援灾之策!”

陈晨目光冷冽,谛视着温体仁,似在核阅他的企图。

温体仁低头答道:“陛下之心,是为社稷百姓。臣等略尽绵力,合法失职分忧。”

内侍王承恩见状,不敢多言,立即传旨。陈晨望着窗外炽热的日光,心中如被烈焰灼烧:“百姓如此痛苦,朕若无所作为,又怎配为君!”

“陛下!此画乃先祖所留,承载了大明百年文脉与气象,若等闲外流,难道屈辱祖宗?臣请陛下三思!”

陈晨凝睇窗外的月光,轻声说道:“百姓的生存才是江山的底子。只要他们能活下去,朕的皇位才算坐得安稳。但愿此番赈灾,能为他们带去一线朝气。”

灵月恍然大悟,低声说道:“不过陛下,这场戏的确见效了。灾区的百姓若晓得您的用心,定会感念您的恩德。”

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扫过。礼部尚书周廷赐垂首不语,户部尚书徐光启额头排泄盗汗,其他朝臣更是大气不敢出,殿内氛围凝重如霜,压得人喘不过气。

在温体仁的带头效应下,众臣纷繁慷慨解囊,纷繁上缴银两,唯恐掉队于人,乃至连那些长年贪墨的官员也不得不放下私心,取出银两以表“虔诚”。

次日凌晨,百官齐聚太和殿,朝堂内庄严非常。

灵月放下茶盘,眨了眨眼,说道:“奴婢听闻,朝臣们都说陛下公然是天纵之才,连卖画这般的‘险招’都想得出来。他们还说,您是早推测他们不敢让您卖画。”

陈晨举起茶盏,悄悄抿了一口,微微皱眉:“这茶,倒有些凉了。”

陈晨接过茶,笑着问道:“灵月,这些日子,宫中群情甚多,你可闻声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