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第740章 扫荡淮北

第740章 扫荡淮北[第1页/共4页]

淮南军六千余众,早已经被舟船载运,于江北集结,在韩晃、路永的带领下,离开了水道往幸存的奴营冲去。奴营驻扎分离,真正淹没于昨夜大水打击中的只是少数,但是心机的打击无疑是庞大的。此时在淮北,固然仍有大量堡垒幸免于大水打击当中,但是内里兵众却早已经越营而逃,只剩下一座空营残留原地。

此一战后,北魏内部冲突变得更加锋利,兵变此起彼伏,并终究引发了六镇兵变。而南梁立国未久,也是经过此胜震慑表里局面,又获得了几十年的国运持续。如果不是侫佛过火,加上侯景之乱令得江山破败,功业俱毁,梁武帝萧衍平生无疑要更光彩一些。

对颖口守军的策应持续了将近两个时候,而此时本来的颖口疆场早已尽成泽国。水上浮尸浩繁,几近铺满了附近十数里地区。这当中既有此前烈战来不及收捡的尸首,也有来不及退走、活活灭顶于水中的大量奴军。

寿春之地的攻防,如果仅仅只是固执于正面疆场的胜负,无疑是罔顾这天赐的绝佳地理环境。而如果不将地理前提应用到极限,那么此地或弃或守,也就都不具有本来的意义。

在当代的战役环境中,水力所具有的意义无庸置疑。特别是每逢南北对峙的环境下,对水道的节制和操纵,更是会常常主导战事乃至于国运的走向!

隆冬淮水本就大涨,早前淮南军又多构筑分流泄洪之堰埭,此时堰埭尽决,盛水倒卷,河溃之势尤烈于万马奔腾。很快颖口这一片阵势本就不高的地区便尽被大水所淹没,同时水势还在向更远处伸展!

六合自有伟力,很多时候都是人力所不能企及的无法。在南北朝这段大乱世中,战役火线绝大多数时候都被保持在淮水一线,守江必守淮的计谋思惟获得了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贯彻履行,沿淮各镇即便短期丧失,也都很快被再次收回,北面很难悠长占有。

这一次水攻,羯胡就近水畔的堡垒几近无一幸免,即便是有人众逃出,但械用营帐也来不及收走,此时便都漂泊于水面上,任人收取。另有一些驻扎于高地的堡垒,幸运避开了水浪的打击,此时四周也俱被大水淹没,很多兵众困于孤岛。当淮南军舟船靠近时,已是逃亡惊魂,更无战心,纷繁弃械投降。

以是当守军靠近疆场时也并未急于冲上剿杀溃众,而是优先抢救袍泽。固然只是恪守顽抗了两天的时候,但颖口守军伤损也是庞大,落水者被一一救起,而后以空船载运送回南岸集结,详细伤损眼下却得空计算。

此时本就在晚间,加上堡垒表里阵势局促狭小,奴兵大量虬结成团,旗鼓号令本就混乱。暗淡中惊涛骇浪直涌而来,兵众或进或退,惊呼嚎叫,步地不免更加混乱。除了尚在远处集结并未靠近的兵众另偶然候回身飞奔逃往,集结在堡垒表里的兵众几近无一幸免,俱被水浪毁灭头顶,扑倒于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