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扫荡淮北[第2页/共4页]
钟离之战乃是南朝元嘉北伐失利以后,南北交兵中屈指可数的一次大胜。固然两边投入兵力对比并不及淝水之战那么差异,在后代名誉也远远比不上淝水之战,但对当时势面之影响深切,并不逊于淝水之战的影响。
最后,还是因为离岸太远,担忧遭到羯奴反攻,淮南军才停止了扫荡的法度,保持着严整的步地缓缓后退,自有舟船策应,大胜而归。
至此,本来奴军在淮北所设置的堡垒多被肃除,几十万雄师仓促而来,仓促而退,身立淮南北面望去,视野中少见敌踪。又过十数日的时候,大水才缓缓阑珊,复又归于淮水故道。但大水覆盖的地区,也多变成泥泞滩涂,很难包容雄师靠近集结活动。
对颖口守军的策应持续了将近两个时候,而此时本来的颖口疆场早已尽成泽国。水上浮尸浩繁,几近铺满了附近十数里地区。这当中既有此前烈战来不及收捡的尸首,也有来不及退走、活活灭顶于水中的大量奴军。
但这构思工程破钞庞大,加上北魏强兵禁止,终究不能成事。而近似的战略,早在三国期间吴主孙权就无益用而为东吴军队所履行。
夜中人马嘶嚎,虽有巨浪轰鸣,仍难完整淹没。为了包管水攻的俄然性以收取最大战果,乃至就连颖口淮南守军都不知此事,固然也有很多守军已经退登船上,但当大水涌来时,也不乏舟船被大水巨浪冲覆,兵卒多有落水。
在向北扫荡的过程中,淮南军独一碰到的抵当便是石虎的中军大营,另有几千兵众攒聚于此,在奴将们号令之下将淮南军拒于堡垒以外。但是很明显在昨夜的动乱中,石虎并未及时返回此处坐镇,以是当后续淮南军再有声援时,这些兵众便也不敢再恪守,且战且退,最后完整放弃了堡垒往火线奔逃。以是石虎的堡垒以及保存在此中的诸多仪驾礼器,俱为淮南军所缉获!
一向到了齐梁瓜代期间,当时南朝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投降于北魏,这给南朝的戍守带来了庞大的压力,梁武帝萧衍得位初期针对北面用事,绝大多数都是环绕着光复淮南地,但常常都以失利告终。受困于此,萧衍乃至动念于淮中之地广修堰埭,要一举淹没掉合肥、寿春等地。
此时本就在晚间,加上堡垒表里阵势局促狭小,奴兵大量虬结成团,旗鼓号令本就混乱。暗淡中惊涛骇浪直涌而来,兵众或进或退,惊呼嚎叫,步地不免更加混乱。除了尚在远处集结并未靠近的兵众另偶然候回身飞奔逃往,集结在堡垒表里的兵众几近无一幸免,俱被水浪毁灭头顶,扑倒于途!
六合自有伟力,很多时候都是人力所不能企及的无法。在南北朝这段大乱世中,战役火线绝大多数时候都被保持在淮水一线,守江必守淮的计谋思惟获得了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贯彻履行,沿淮各镇即便短期丧失,也都很快被再次收回,北面很难悠长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