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种子[第5页/共6页]
步队中,大家身负行囊,行囊鼓鼓囊囊,靠近细瞧,内里塞着各式百般扮装的道具。油彩盒色采斑斓,一格格摆放着素净的颜料,静待勾画脸谱;脸谱模具形状各别,忠勇的红脸、奸滑的白脸,悄悄冬眠;假髯毛是非粗细不一,混乱却有序地摆放着。另有那些吹奏的乐器,胡琴的琴身擦得锃亮,琴弦紧绷,似在蓄势待发;锣鼓的铜面微微泛光,槌子挂在一旁;竹笛温润素雅,碰撞间偶尔收回清脆声响,乍一看,倒真像个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的流浪梨园。
而在后续的戏曲演出中,除却那些脍炙人丁、传播甚广的典范曲目外,还别出机杼地增加了抵挡清军、虔诚大明等热血故事的小段曲目。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饱含密意,水袖翻飞间,归纳着大明军民不平的风骨与抗争的决计。扮演忠勇之士的演员,剑眉星目,唱腔豪放,举手投足间尽显大义凛然;扮演荏弱女子却心胸家国的旦角,眉眼含情,哭诉内奸残暴时,声泪俱下,惹人顾恤,台下百姓看得目不转睛,沉浸此中,仿若置身那烽火乱世,随角色同悲同喜。
此地本就是火食麋集、邻里来往热络之所,梨园这一来,仿若投进湖面的巨石,刹时让本来渐趋温馨的村庄沸腾起来。孩子们像是被解开了束缚的欢畅小鸟,瞪大眼睛,满脸别致与镇静,驰驱呼号,扯着嗓子呼喊火伴们的名字,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仿若一曲欢畅的儿歌。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戏台边,伸手摸摸木板,猎奇打量那些道具;大人们也纷繁搁动手中正忙活的农活儿、针线活,眼神里透着猎奇与等候,从四周八方围拢过来。田间劳作返来的农夫,拍拍身上泥土,扛着锄头快步走来;在家筹划家务的妇人,解下围裙,手牵季子,满脸笑意奔赴而来,一时候,空位四周人头攒动,热烈不凡。
班主话毕,热场的伶人鱼贯下台,率先演出起蹬坛子、顶缸等惊险杂技。只见年青伶人双手稳稳托起一人多高的大缸,额头青筋微凸,肌肉紧绷,大吼一声,仿若猛虎吼怒,竟将那沉重的大缸轻巧地顶在头顶,还单脚独立、扭转数圈,身姿轻巧仿若飞燕,引得台下一片惊呼。人群不自发今后退了几步,又敏捷围拢上前,瞪大双眼,嘴巴微张,满脸震惊;而后风趣戏登台,演员们插科讥笑、扮丑搞怪,脸上涂着夸大的油彩,鼻头点白,嘴巴咧到耳根,做出各种滑稽的行动,一会儿佯装颠仆,一会儿挤眉弄眼,逗得旁观演出之人捧腹大笑,前俯后仰,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仿若欢畅的乐章,遣散了世人整日劳作的怠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