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 第118章 种子

第118章 种子[第4页/共6页]

简易戏台搭建起来实在轻易,没费多大工夫,一座粗陋却规整的戏台便耸峙面前。跟着一阵激昂欢畅的锣鼓声突然响起,仿若冲锋号角,突破了人群的喧闹群情。班主整了整衣衫,双手抚平长衫褶皱,稳步走上戏台。他身姿矗立,脊背如松,目光诚心,对着四方百姓拱手施礼,作了个长揖,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们福明班本日路过贵宝地,人生地不熟,全仰仗大伙赏口饭吃。在此处为乡亲们演上一场,所求不过些许赏钱,好让大伙有口吃的,熬过这艰巨光阴、度此生存。如果演出中有甚么粗陋不当、获咎之处,还望各位乡亲包涵一二。”班主言辞诚心,眼中透着几分谨慎翼翼,毕竟身为流浪梨园,初到某地按端方都得拜访本地的地头蛇,可他们初来乍到,两眼一争光,底子不知该找谁疏浚干系,这番收场白,也是给本身先留个安妥的退路,以防有人挑衅惹事、无端找茬。

此地本就是火食麋集、邻里来往热络之所,梨园这一来,仿若投进湖面的巨石,刹时让本来渐趋温馨的村庄沸腾起来。孩子们像是被解开了束缚的欢畅小鸟,瞪大眼睛,满脸别致与镇静,驰驱呼号,扯着嗓子呼喊火伴们的名字,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仿若一曲欢畅的儿歌。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戏台边,伸手摸摸木板,猎奇打量那些道具;大人们也纷繁搁动手中正忙活的农活儿、针线活,眼神里透着猎奇与等候,从四周八方围拢过来。田间劳作返来的农夫,拍拍身上泥土,扛着锄头快步走来;在家筹划家务的妇人,解下围裙,手牵季子,满脸笑意奔赴而来,一时候,空位四周人头攒动,热烈不凡。

而在后续的戏曲演出中,除却那些脍炙人丁、传播甚广的典范曲目外,还别出机杼地增加了抵挡清军、虔诚大明等热血故事的小段曲目。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饱含密意,水袖翻飞间,归纳着大明军民不平的风骨与抗争的决计。扮演忠勇之士的演员,剑眉星目,唱腔豪放,举手投足间尽显大义凛然;扮演荏弱女子却心胸家国的旦角,眉眼含情,哭诉内奸残暴时,声泪俱下,惹人顾恤,台下百姓看得目不转睛,沉浸此中,仿若置身那烽火乱世,随角色同悲同喜。

这一起长途跋涉而来,陈贞慧负担的任务不但是鼓吹,另有崇祯帝暗里交给他的另一项首要任务——调研底层百姓糊口。他需深切乡野村庄,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作,凌晨随农夫下田插秧,哈腰弓背,泥浆溅身;晌午帮农妇烧火做饭,烟熏火燎,汗流浃背;夜晚与老者围坐炕头,聆听家常琐事,嘘寒问暖。细细察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聆听他们的心声诉求、抱怨委曲,看百姓衣衫陈旧补丁摞补丁,粗茶淡饭难饱腹;听他们哭诉苛捐冗赋重、兵匪灾害多,并以此详确素材,经心构成调研陈述,按期向崇祯帝照实汇报,为朝廷决策供应一手根据,盼能助朝廷精准施策,解百姓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