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章[第4页/共5页]
恰科夫斯基的话,让索科夫惊出了一身盗汗,他光想着《围困》这本书是传世之作,但却健忘了该书出版的年代,史达林1953年病逝,这是大师都晓得的事情。然后日丹诺夫是1948年归天,伏罗希洛夫元帅活到了1969年12月,就连书中大肆嘉奖的朱可夫元帅,也在此书出版前一年的1974年归天。
“对,我传闻过他。”阿西娅摸索地问:“你的新书,以他为原型来写,写出来以后,会有读者喜好吗?”
恰科夫斯基在看《这里的拂晓静悄悄》之前,对索科夫如许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可否写出一本能让人读下去的小说,是持思疑态度的,毕竟隔行如隔山,你批示作战或许是一把妙手,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手。但看过《这里的拂晓静悄悄》以后,恰科夫斯基的观点产生了窜改,他感觉有些人是天生的文学家,所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就能达到顶峰,而面前的索科夫将军,恰好就是这类人。
“我说得一点都不夸大,您真的有如许的气力。”
“33万字?”恰科夫斯基把这个字数反复了一遍,说道:“要写完如许的长篇小说,我估计大抵需求半年时候。如果您在写作的过程中碰到甚么困难,比如说要查质料等等的事情时,能够来找我。”说着,还拿出小本子,写下一个号码递给了索科夫,“这是我事情地点的电话,除了周末,别的时候打电话过来,根基都能找到我。”
“是的,我采访很多指战员,有将军、有校官和尉官,更多的是浅显一兵。”恰科夫斯基说道:“他们每小我所报告的故事,我都会用本子记录下来,作为我写小说的素材。”
索科夫回想了一下,当年他看这本书的时候,曾经留意过出版质料,内里写的总字数是33万字,便慎重其事地答复说:“《这里的拂晓静悄悄》是22万字,这本书我筹算多写一些,我感觉33万字就差未几了。”
“没错,就是他了。”索科夫听到恰科夫斯基说到这里,猛地一拍巴掌,镇静地对恰科夫斯基说:“恰科夫斯基同道,感谢你,你方才给我供应了一个贵重的灵感。”
此时的索科夫已经想开了,就算史达林分歧意本身持续写《围困》这本书也没干系,本身能够先写《浅显一兵》,以及别的一些脍炙人丁的好小说。至于《围困》一书,还是比及1953年史达林归天以后再写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