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132章 闽地风起(二)

第132章 闽地风起(二)[第1页/共3页]

而清军进入仙霞关的动静如同飞鸟般传向福建各地,仍然在四周募兵的黄道周愤而泣骂道:“郑贼坏我天下也”

郑森看着门口的侍卫,咬咬牙,回身回屋,随即在桌案上极速的写下一封信,叮咛亲信陈永华,尽快奔赴延平,将手札献于陛下,待陈永华走后,郑森看着书桌,脑中回想起在南京时的光阴。

而于收到朱胜利手札之时,隆武帝不由沉叹一声,继而望向陈永华,缓言曰:“朕即位以来,未兴土木之役,亦未沉沦于豪华淫逸,凡事皆以简朴为好,心系光复两京之重担,国公何故离我而去?”

跟着陈永华拜别,隆武帝内心仍然是一片焦灼之情,而次日,巡抚都御史张肯堂及一众文臣力劝隆武帝撤离,最后隆武帝决定撤至广东。

福京,日头西斜,郑家府邸。

这李元胤自从离开李成栋投奔隆武帝,隆武帝闻之大悦,当即加封锦衣卫批示佥事,随护身侧。

有些人紧咬嘴唇,强忍着不让本身哭出声,有些人则双手抱胸,身材微微颤抖着。但是,更多的人只是悄悄的任凭泪水恍惚了双眼。

随即黄道周高举义旗,誓师出征,八闽父老纷繁送后辈前来插手义兵。誓师后,黄道周率弟子蔡春容,赖继谨,赵士超等一起招募志士,筹措粮饷。因为抗清奇迹深得民气,他在延平募得志士陈雄飞,应士鍈等人,至建宁募得志士高万荣,应天祥等人。漳州张天维,莆田兴化林尧佐等人,这些人皆很有勇力,在各乡土上皆是有些声望之人物。

隆武帝闻言泪洒衣衿,半晌不能言,而李元胤随即上前,推开拦路之百姓,怒道:“今鞑军将至,天子身侧无雄师随护,如有失,天崩也,汝等欲坏天下事吗?”

跟着越来越多的坏动静传至延平隆武处帝处,隆武帝夙夜忧叹,虽名义上御驾亲征,可侍从之众不过两千余人,无钱无粮,如何能阻博洛,身边李元胤现在劝道:“陛下,此地不宜久留,当离开郑氏桎梏,江西亦不成往,唯有入广东,方有一线朝气”

平心而论当明天子,广开言路,谦虚纳谏,奖惩清楚,爱民如子,从行动上而言是个好天子,有抱负心的天子,可无法缺点太多,特别是在乱世当中,名分,军事,财务上的这些缺点都是致命的,名份隆武帝疏宗即位,各地重臣面服心不平,军事隆武帝几近没有军事力量可言,财务亦然,在福京时,吃穿用度皆是受郑氏所控,这些缺点导致其空有一番抱负,却回天有力。

陈永华闻言,直言道:“首辅大人无粮无饷,仅凭一腔热血,所募义军军器甲胄启缺,如何能挡八旗劲旅”说完顿了一下,接着开口道:“自北京沦亡以来,短短两年光阴,大明已失一帝,鲁王监国也已军政崩溃,如果陛下有不忍言之事,则大厦将倾,陛下当为天下而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