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闽地风起(二)[第2页/共3页]
有些人紧咬嘴唇,强忍着不让本身哭出声,有些人则双手抱胸,身材微微颤抖着。但是,更多的人只是悄悄的任凭泪水恍惚了双眼。
陈永华闻言,直言道:“首辅大人无粮无饷,仅凭一腔热血,所募义军军器甲胄启缺,如何能挡八旗劲旅”说完顿了一下,接着开口道:“自北京沦亡以来,短短两年光阴,大明已失一帝,鲁王监国也已军政崩溃,如果陛下有不忍言之事,则大厦将倾,陛下当为天下而虑”
平心而论当明天子,广开言路,谦虚纳谏,奖惩清楚,爱民如子,从行动上而言是个好天子,有抱负心的天子,可无法缺点太多,特别是在乱世当中,名分,军事,财务上的这些缺点都是致命的,名份隆武帝疏宗即位,各地重臣面服心不平,军事隆武帝几近没有军事力量可言,财务亦然,在福京时,吃穿用度皆是受郑氏所控,这些缺点导致其空有一番抱负,却回天有力。
而弘光政权毁灭后,郑森随即逃离南京,回到福州,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在弘光帝被俘后,当既拥立隆武帝,而隆武帝即位后,首要军事力量皆是郑家为主,形同傀儡。
喜好南明义兵请大师保藏:南明义兵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李元胤自从离开李成栋投奔隆武帝,隆武帝闻之大悦,当即加封锦衣卫批示佥事,随护身侧。
而郑森也是满脸肝火,痛斥道:“本公子想去那里便去那里,给我让开!”
跟着陈永华拜别,隆武帝内心仍然是一片焦灼之情,而次日,巡抚都御史张肯堂及一众文臣力劝隆武帝撤离,最后隆武帝决定撤至广东。
隆武闻言,点头道:“今首辅募集义军,以抗虏军,值此机会,朕怎能仓促而退呢”
那是崇祯十七年的时候,距今不过两三年的光阴,却仿佛隔世般,郑森被父亲郑芝龙送往南京肄业,进入南京国子监,郑芝龙为儿子礼聘西席,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郑胜利儿时名福松,钱谦益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富强之意。钱谦益为了鼓励郑森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
郑森身边的贴身保护见状,顿时怒不成遏,痛骂道:“大胆,竟敢禁止公子”
这些义士前后带领各自所招募的兵士赶来插手。沿途很多农夫听到黄道周出师抗清,纷繁“荷锄从之”。他们没有兵器,就拿着耕具,木棍,插手步队,时人所谓“扁担兵”,这些所招募的步队汇合起来,一时竟成为高达两万人的抗清雄师,军声为之一振,这些义兵朝着博洛地点之方向浩浩大荡而进。
那名侍卫被吓得神采惨白,浑身颤栗,结结巴巴地解释道:“公……公子息怒,部属的只是受命行事,实在不敢违背老爷的号令,府中正在清算行囊,筹办撤往安平老宅,是老爷的号令,请公子莫要难堪部属”说罢,他偷偷抬眼瞄了一眼郑森,眼神中充满了害怕和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