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349章 忠贞营的去路(上)

第349章 忠贞营的去路(上)[第2页/共2页]

堵胤锡摆摆手,表示孟浚多虑了:“清廷那般严苛的剃发令都能推行,大王不管行多么新政,皆可实施,无需担忧。”

大部分人对归附孟浚,并没有甚么定见,既然大顺如梦一场,已经成空,那么降明和降周之间,降周还更加的轻易让人接管,毕竟大师伙和官兵厮杀了多少年了,至于投孙可望,倒也不是不可,只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的仇怨,投奔西军,在这些顺军残部的内心,还是有些隔阂。

堵胤锡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叹道:“将来之事,恐怕老夫也看不到了,吾为官多年,自认无愧治下百姓,可唯有一事,恐怕要拜托于大王了。”

孟浚闻言摇点头,道:“疆场上胜利了,两边临时罢兵,可治下之地,弊端丛生,大明朝数百年积存下来的弊政,积习难返,昔日吾兵弱将寡时,又恐冒然窜改,乃至内哄,可现在兵力尚可称堪用,地广千里,吾故意窜改,却总有束手之感,阁老为宦多年,老成慎重,怎能等闲隐退呢?”

有人言儒家腐朽,可两千年前的孔子,何罪于古人,圣贤书,讲做人之理,便是再过千年,也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些借皮而用私心之人,如同千年之前,二三得六,千年以后,莫非会二三得九吗?

………………

对小我之事,堵胤锡并不在乎,只是他放不下夔东的十余万忠贞营将士。

郝永忠,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宏三兄弟,马腾云,塔天宝,党守素,贺珍等大小将领面对堵胤锡的话语,反应尽皆分歧。

二人坐下后,堵胤锡又说道:“在夔东之地,军士们过的苦,归附于大王麾下,吾猜想诸将不会反对,待老夫为大王措置好这一过后,便可择一地,了此残生了!”

堵胤锡身在夔东之地,虽动静来源迟滞了些,但是昆明朝廷的动静也未断绝,永历朝廷已经究竟上被孙可望完整所节制,形同傀儡,天子暗弱,首辅贪鄙,朝廷几无政令,可就算如此,仍然每日纷争不竭,这让堵胤锡心灰意冷。

而回到忠贞营内的堵胤锡,一刻不断,调集各部军将,将本身决定归附周军之事,直言而出,并言如有人不肯归附,毫不强留,不管是南下投奔李定国,还是孙可望,亦或是仍然驻军夔东,皆可。

见孟浚有些沉默,堵胤锡笑笑,说道:“大王,虽为王爵,却无宦海之经历,换做别人,即便无旁人在场,也要推说绝无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