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北上[第2页/共3页]
而这一战,孟浚并未筹算由本身亲征,他要留守金陵,震慑南边各权势。
永历朝臣虽说直辖节制的军队并未几(根基上即是无,就一些宫廷侍卫侍卫,锦衣卫,之类的),但是其在名义上,李成栋,郑胜利,李定国皆奉其为正朔,一旦孟浚大肆北伐,如果永历朝廷将孟浚定为乱臣,那么火线的李郑三人,见有机可乘,难保不会共同出兵,打击孟浚。
第一条计划,最大的缺点便是汝宁府一马平地,极其合适马队作战,周军贫乏马匹,在平原与清军马队作战,胜负难料,而第二条计划,沿运河北上,周军海军虽不能和郑家比拟,但比起清军来讲,那还是好的多,即便有兵败之忧,在有海军的保护下,当不至于全军溃败。
“大王欲挽救姜镶,是欲直驱山西,还是围魏而救赵?”孙可望一见孟浚,并未说出本身的建议,反而是出言扣问孟浚用兵北方的战略。
而在定下以赵用平为北伐行营主帅后,孟浚接管沈廷杨之建言,遣派一营三千人,并马军两百人,由海上运兵,在天津登岸,觉得奇兵,直接威胁北京。
孟浚附和的点了点头,郑胜利如果感觉和周军相斗有利可图,那不管永历朝臣如何劝说,他大抵率是不会参与出去,不过如果有机可乘,那么郑家也一定不会扑上来咬本身一口。
在孟鸿解缆后,孟浚又亲笔手札一封,遣人将信送抵昆明,信中只是回顾了当年共同抗清的日子,并在最后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有机遇,但愿能再见晋王一面如此……
孟浚只能安抚李为泰,言战役范围不会像湖广那般大,让其放心筹措粮饷。
孙可望皱着眉头,又道:“大王,实在部属还是以为,先行南征,扫平后患更加安妥,不过,既然大王已经定下援救姜镶之决,那对李成栋,或可先行遣派使者,用厚利诱降。”
孙可望一听便知孟浚的隐忧,他深思半晌后,对孟浚道:“大王,南面现在自主之势,唯李定国,李成栋,郑森,现在郑氏正在海上和红夷人争斗,若非需求,郑氏不会与大王为敌,所虑者,双李也!”
孟浚闻言有些忧愁,道:“姜镶恐怕难撑好久,如果李成栋不降,而昆明朝廷又力挺其,届时恐怕我军骑虎难下,若不攻,则被彼探得真假,若伐之,必旷日好久,北上也就成了废话。”
孙可望闻谈笑了笑,只是笑声有些不屑,道:“朝臣见大王北伐,其必有乘势攻夺江南之意,只是李定国,其是否会奉诏,不成知也!不过昔日大王亦曾见过李定国,或答应以旧谊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