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角儿与行规背后的故事[第4页/共6页]
梨园当中,名角儿们的“怪癖”也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一名以唱工着称的青衣,每次演出前必然要单独一人在背景角落静坐半个时候,旁人不得打搅。有人说她是在埋头养神,也有人传言她是在与角色“灵魂对话”。曾有一次,一名不懂端方的小门徒冒然上前扣问,却被师姐们仓猝拉开,恐怕坏了她的“气场”。而当她登台后,那委宛细致的唱腔便如清泉流淌,仿佛真的带着某种奥秘的力量,能将观众刹时带入那悲欢聚散的戏剧情境当中,让人不由猜想,那演出前的独处光阴,或许恰是她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关头契机。
再谈这梨园中的技艺传承,更是充满故事。很多剧目并无成文脚本,端赖师父口传心授,门徒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学。有出典范武戏,其绝技“飞檐走壁”的招式庞大难学,一名年青武生为习得精华,日夜苦练,从高山腾跃到高台腾挪,摔打无数次,膝盖手肘皆是淤青。但他咬牙对峙,在师父的悉心点拨下,贯穿到此中发力的诀窍,终究在舞台上再现那当代侠客的飒爽英姿,这门技艺也得以在他手中传承光大,成为剧团的招牌好戏。
往昔,梨园行端方森严,如同不成文之律法,世人皆恪守谨遵。背景乃禁地,严禁鼓噪打闹,不然必遭师父严惩。传闻,曾驰名角儿,幼年时在背景失色嬉闹,惊扰了正在酝酿情感的前辈,差点被逐出师门。经此一事,他方知这舞台高低,皆有畏敬之处,而后每次登台,必持重庄严,不敢有涓滴懒惰,终成一代大师,其演出之沉稳、台风之松散,皆源于那次深切经验。
而梨园的舞台搭建,亦是一门学问。在没有当代剧院的年代,梨园子走南闯北,每到一地,就要敏捷搭建戏台。这戏台的朝向、高度都有端方,需得适应风水,又要包管观众都能有好的视角。搭建戏台的徒弟们都是经历丰富的技术人,他们用细弱的木头和丰富的绳索,敏捷而安定地搭建起这一方艺术的六合。那舞台之上,木板拼接得严丝合缝,铺好的台毯素净夺目,周边的雕栏雕镂着精彩的戏曲图案,比及夜幕来临,华灯初上,全部戏台便在灯火的映照下,好像梦幻之境,只等角儿退场,唱响那千古悲欢。
梨园里,徒弟带门徒,那端方可很多。门徒凌晨即起吊嗓,稍有懒惰,徒弟的戒尺便悄悄落下,却也打出了一代代的名角。有个门徒天生嗓子前提不算出众,却勤能补拙,每日对着井口练声,借那覆信打磨音色,终成一代须生,其声腔之醇厚,能绕梁三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