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高价大黄鱼[第2页/共3页]
在金条的一侧边沿,有着极其纤细的打磨陈迹,那是当年工匠们经心制作时留下的印记。
当然,不成能一下出这么大量的金条。
古玩固然保值贬值,但太多了王景行心慌。
杨子安指了指金条上的戳记:“现在有些民国期间官方金铺锻造的大黄鱼,都卖到五六十万了。”
蒜头瓶高约 30 厘米,线条美好天然,瓶腹圆润饱满,团体外型规整大气。
“归正我们量也未几,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留着。”
金条在灯光的映照下泛出温和的金色光芒,光彩均匀醇厚,浓烈而通俗。
蔡韵韵:“杨叔你给我讲讲呗。”
“这类品格的大黄鱼完整能够上高端拍卖会了,普通能拍出过百万的代价。”
“这件银毫盏已经定了,作为棠邑首场拍卖会的拍品,不会卖的。”王景行说道:“如果他成心向,欢迎他来竞拍。”
这根“大黄鱼”在灯光下披发沉诱人的光芒。
“能拍到100万,就能卖到118万。”
等杨子安坐定,拿出两条“大黄鱼”:“杨叔,你瞧瞧这个。”
“对,我也是这么和他说的,还给了苏艳秋苏总的联络电话。”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杨子安看了一眼,欣喜地说道:“民国期间大名鼎鼎的大黄鱼?”
“你瞧这成色,保存得非常好。”杨子安啧啧奖饰道:“大黄鱼一条重312.5克,光金价就差未几要20万了。”
外型上固然因循乾隆期间的气势,但在制作工艺和邃密程度上有所不及,瓶身线条也没那么流利天然。
杨子安答复:“其他都是平常事情,收了几件还不错的物件,店里的账上都有。”
现在看了嘉庆的瓷瓶,感受确切差了一大截。
花草图案以牡丹、月季、茶花等为主题,花朵盛开,花瓣层层叠叠,花蕊细致精美。
他但是足足有1000根,真要按100万一根算,那就是10个亿。
瓶身以粉彩绘制花草纹饰,色采素净温和。
听杨子安讲了一根能卖100多万,最高兴的是王景行。
王景行点点头:“很好,另有甚么吗?”
“老板,你这从哪儿弄来的这好东西呀?”杨子安一边看一边问道,声音里都透着难以按捺的冲动。
王景行打了个电话,叫杨子安下来。
王景行一下没了兴趣,递给蔡韵韵:“按杨叔定的代价,摆上去卖了吧。”
王景行走到茶桌坐下,对蔡韵韵说道:“没甚么好可惜的,不消担忧,好东西多的是,杨叔呢?”
“鲁迅曾经用三根大黄鱼就买下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
那件银毫盏,以及石涛的《奇山飞瀑图》,王景行是打算留着自家拍卖行首场拍卖会的时候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