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 - 第276章 儒家生来报蔡邕,稷下宫学子相争

第276章 儒家生来报蔡邕,稷下宫学子相争[第2页/共3页]

学宫当中,那本来应是书声琅琅、满溢儒雅喧闹之气的地点,现在却仿若被一片无形且躁动的阴霾所覆盖,严峻氛围劈面而来,直叫人胸口都觉压抑。

“蔡公,出事了!学宫里头,现在乱成一锅粥,学子们起了争论!”

卢植周身刚正气场虽临时压抑住了一众学子,可紧绷的氛围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而推许《韩非子》的法家诸生,世人神采冷峻,目光锋利如鹰隼,那常日里好论法家之道的学子,现在更是满脸通红,手中书卷被挥动得“呼呼”作响,仿若那便是治国平天下的利刃,大声宣称“乱世用重典,当下若不严明律法,朝堂昏聩、吏治败北只在朝夕,《韩非子》才是济世良方”,周边拥戴者们皆挺直腰杆,氛围中似都满盈着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蔡邕听完,神采愈发凝重,长叹一声:“本欲以印刷传播典范,没推测竟激发这般纷争,真是牵一发而动满身,后续岂不更加毒手?”

只见他踱步盘桓,焦心之情溢于言表。卢植则如苍松般矗立一旁,目光如炬,核阅着全场。天下儒生,除郑玄以外,便是卢植最为权威。卢植常日还算亲和,但大事上从不遁藏,他毕竟有交战疆场的经历,远不是这帮学子可比。

“蔡公,自探听闻您要筹办印刷典范之事,这动静在学宫传开,本是皆大欢乐。可没成想,就因该先印哪家典范,学子们分红了好几拨,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现下讲堂也偶然课业,都聚在学宫廷院里吵嚷个不断,谁也不肯服谁!”

儒生咽了口唾沫,定了定神,接着讲道:“一派是以研习儒学为主的学子,他们力荐先印《论语》,口口声声说,儒家典范乃安邦定国、教养民气之底子,自当首推。

蔡邕当即整了整衣衫,对刘彦与那儒生道:“走,随我速去学宫,此事若不当善措置,恐生大乱,怕是误了大事!”

“怎会如此?他们都推举哪家典范,又是如何争论的,你且细细说来。”

言罢,率先迈出门槛,刘彦与儒生赶快跟上,一行人向着学宫仓促而去,身影在日光下透着几分孔殷。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呐。”孔融口中不时念叨。

“学宫当中,我看另有执迷不悟之人。”刘彦的话语当中,明显带上了几分愠怒,“去岁学宫初建,我在学宫与群儒辩论诸学,意在复战国百家争鸣之盛况,改儒学一家独大之旧景。”

那儒生直起家,抬手抹了一把额头汗珠,大口喘着粗气,话语像连珠炮般倾泻而出。

只见一青年儒生,身着素色长袍,头戴方巾,那模样瞧着不过弱冠之年,现在倒是满脸焦心,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滚落。见着蔡邕现身,他忙不迭收住脚步,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