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朱夫子(下)[第3页/共3页]
天子的印象窜改了,可宰相王淮对他又有定见了。朱熹在浙东才几个月,有官员告发知台州唐仲友犯警,朱熹颠末查对失实,即上疏弹劾唐仲友。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姻亲,此时正受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保举,筹算升江西提点刑狱。朱熹这么一捅,唐仲友还如何升官,王淮藏着朱熹奏章不上报赵眘,朱熹来了倔劲,连接上疏六次,王淮一看,保不住了,将唐仲友新升的官夺职了,转手送给了朱熹。朱熹一看王淮不怀美意,又“乞祠”不干,这时,郑丙和监察御史陈贾又指责朱熹的“道学”是伪学,朱熹重新做了五年“祠禄官”。
不久,韩侂胄当权,朱熹苦日子也就到临了。不久接踵产生“庆元党禁”,朱熹为了本身完成最后着作,咬牙承认了部分罪恶,名声一落千丈,这事今后再细讲。朱子门人或遭放逐,或被下狱,被整得七零八落。
公元1227年,朝廷赠朱熹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封徽国公。
公元1241年正月,朱熹与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享祀孔子庙,被后代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惟,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统治思惟。
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是宋朝百官以外,别的加封的官职称呼,为的是鼓励有操行道义和有文学才气的人。“学士”、“直学士”作天子参谋;“待制”参与论事,卖力订正文书,几近没有实际职事。但职位却很光荣,对他们的遴选要求也很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