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容人之量[第1页/共3页]
乾隆微微眯起眼睛,回想着汗青的细节,“刘秀称帝后,深知百姓历经战乱,巴望安宁。
这些行动,使得东汉在他的统治下,逐步繁华昌隆。”
他一方面稳住军心,让将士们信赖必胜;
你给我讲讲,他又为何要擅杀功臣?”
乾隆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是,天下初定以后,朱元璋的心态却悄悄产生了窜改。
永琰眼中闪动着光芒,“阿玛,有朝一日,我也要像霍去病和卫青一样,成为保护大清的豪杰。”
面对如此差异的兵力对比,刘秀并没有慌乱。
在用人方面,他也是不拘一格,非论出身,只要有才气,都能获得重用。
永琰听得津津有味,小手不断地比划着,仿佛本身也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当中。
他眨了眨那双灵动如同星子的大眼睛,带着孩童特有的猎奇与懵懂,开口问道:“阿玛,那汗青之上,有哪位帝王是得了天下以后斩杀功臣的呀?
在他的经心策划下,终究胜利击败王莽军,缔造了战役史上的古迹。”
永琰聚精会神地听着,小嘴巴微微伸开,仿佛恐怕错过一个字。
胡惟庸身为丞相,位高权重,朱元璋以其谋反为由,大肆诛杀,前后连累达三万余人;
他担忧这些功臣仗着功绩大、声望高,今后会对他的皇位、对朱家的江山社稷构成威胁。”
他与功臣们相处和谐,没有像有些帝王那样大杀功臣,而是赐与他们应有的报酬,让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汉室效力。
这些功臣们,有的还来不及抵挡,就被莫须有的罪名压垮,抱屈而死。”
永琰小脸尽是惊诧,又问道:“那他是如何杀的呀?那些功臣们就不抵挡吗?”
他接着问道:“阿玛,刘秀称帝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说着,小家伙微微歪了歪脑袋,一面孔殷地望着乾隆,仿佛在等候开启一扇通往奥秘汗青深处的大门。
为君者,当有容人之量,善用人才,亦要晓得均衡各方权势,切不成因猜忌而滥杀无辜。
而后,他广纳贤才,收揽民气,慢慢建立起本身的权势。
他深知,身为皇子,体味这些汗青经验对今后治国理政大有裨益。
永琰如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那第二位帝王是谁呢?”
永琰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忙不迭地诘问,“朱元璋?阿玛,他是个如何的天子呀?
蓝玉是一员虎将,军功卓越,朱元璋一样借口其娇纵犯警、企图谋反,将其一网打尽,受连累被杀者亦有一万五千余人。
在元末乱世中,他仰仗着不凡的策画与勇敢。
当时,王莽军兵力强大,号称百万之众,而刘秀所率之军不过数千人。
乾隆听着永琰的豪情壮语,就晓得这一段豪杰传奇,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胡想的种子,今后定会生根抽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