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容人之量[第2页/共3页]
这些行动,使得东汉在他的统治下,逐步繁华昌隆。”
永琰听着,不由打了个寒噤,小声嘟囔道:“这也太可骇了,阿玛。”
在他们的尽力下,大汉的威名传遍四海,边陲得以悠长稳定。
因而,他微微倾身,右手悄悄抚摩着永琰的小脑袋,“小十五,汗青上确有这般帝王,此中较为典范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
永琰坐在乾隆身边,小身子挺得笔挺,听得出神之际。
乾隆看着儿子吃惊的模样,悄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小十五,这便是汗青的经验。
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王莽军,一战成名。
乾隆神采凝重起来,缓缓说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
乾隆哈哈一笑,摸了摸永琰的头,“小十五公然聪明,他们二人常常联袂作战,互为臂膀。
乾隆兴趣勃勃地持续讲授:“小十五,这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充分揭示了他的聪明。
永琰眼睛一亮,猎奇地问,“阿玛,刘秀在昆阳之战中,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呀?”
刘秀虽为汉室宗亲,可彼时已家道中落,他以一介布衣之身,在乱世中崛起。
他们是大汉的豪杰,更是后代将领们学习的表率。”
他眨了眨那双灵动如同星子的大眼睛,带着孩童特有的猎奇与懵懂,开口问道:“阿玛,那汗青之上,有哪位帝王是得了天下以后斩杀功臣的呀?
乾隆悄悄叹了口气,耐烦解释道:“小十五,帝王之心,深不成测。
蓝玉是一员虎将,军功卓越,朱元璋一样借口其娇纵犯警、企图谋反,将其一网打尽,受连累被杀者亦有一万五千余人。
说着,小家伙微微歪了歪脑袋,一面孔殷地望着乾隆,仿佛在等候开启一扇通往奥秘汗青深处的大门。
另一方面,他亲身带领敢死队,趁夜出城,偷袭敌军火线,扰乱敌军阵型。
朱元璋站在权力的顶峰,所思所想已与往昔分歧。
乾隆见永琰提出如此疑问,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他采纳了一系列疗摄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开释奴婢,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像徐达、常遇春等名将,跟从他南征北战,出世入死,为他立下了汗马功绩。”
他接着问道:“阿玛,刘秀称帝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这些功臣们,有的还来不及抵挡,就被莫须有的罪名压垮,抱屈而死。”
乾隆微微眯起眼睛,回想着汗青的细节,“刘秀称帝后,深知百姓历经战乱,巴望安宁。
不然只会寒了民气,摆荡国本。”
开初,他与那些功臣们情同手足,大师同心合力,为初创大明基业共同拼搏。
而后,他广纳贤才,收揽民气,慢慢建立起本身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