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治国九论》[第3页/共4页]
想了又想,却又无字可书,只得写了些要顺从法治、与国同休的大要言语。
学习科目由帝王权谋、骑射技艺、经世子集和治国之策等构成。
在青儿笔下,赵家的皇位,并不是宗子担当制,而是推举制。
如果保举天子,德行为首位。
征税以地盘权属为根据,多地者多征,少地者少征,无地者不征。
“科举论”和“官吏论”实为一体。
亲王可择一子袭爵,但爵位降落一级,五代后削籍为民,行身自在,可考取功名。
而有了锦衣卫这把刀,本身的“治国九论”才气安稳地推行下去。
在青儿笔下,皇子可择一州之地就藩,封为亲王,丰年俸,赐亲王府和地步多少,可募八百无甲保护,除此以外不得擅自蓄兵,违者以谋逆论处。亲王无诏不成进京,常日不成出一州之地,不成干与一州政务,不成考取功名,不成经商。
官府每五年做一次天下人丁的数量普查,包含籍贯、春秋、性别、家庭构成、职业等。
领军将领应严格节制部下,粮饷一经拨付到位,除非遇敌军攻城帮手守城,平时行军不得入城扰民。
持有地步超越上限者,斩。
而至唐宋,前期也算鼎盛,前期崩坏于斯,与士大夫个人有莫大的干系。
而这长老会,手握如此大权,最后必定会生长成各方好处方博弈后的成果,青儿心中早有预感。
公主封为郡主,并无封地,结婚时赐公主府一座,丰年俸。
从院试取秀才始直至殿试,严格实施试卷糊名誊抄轨制,朝廷当谨防测验作弊,一经发明,永久不得考取功名。
建国伊始,肯定宗亲、官吏、秀才举人等功名在身者、乡绅富户和寺庙道观等持有的地步上限,超出上限者收返国有,违背者斩。
国度如同躯干肢体,少了文官便没法运转。
青儿只卖力把征粮之事和地盘的税赋摆平,这是支撑天下万民和朝廷的基石,至于其他的就有朝廷本身做主吧。
监军有密报之权。
如有需求,为官从政时能够佩带面纱,戴不戴全凭志愿。
这句孟老夫子的名句即为“格位论”开篇之言。
天子在位时不立太子,在天子驾崩或是不能理政时,由“长老会”在天子血脉直系或者赵家旁系当推举出新一任天子。
“齐户论”排第五。
令乡、县、府、州、郡重新清丈地盘,详细记录每块地的大小、权属、位置、肥力、莳植作物、收成等根基属性、体例鱼鳞册,每两年重新清丈一遍。
中进士者,外派各县,任一县之长为始,每三年由专门机构考核政绩,考核不分男女,触及民政、断案、税赋、水利、教诲等诸类,择优升职任命。
不敷额缴税者,税利逐年递增,惩办逐年减轻,五年不敷额缴税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