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贵公子 - 第12章 以工代赈,走陵水特色道路

第12章 以工代赈,走陵水特色道路[第2页/共4页]

县衙后堂,冯默看着每日呈报上来的流民登记册,忧心忡忡地对蒋怀安道:“大人,这几日涌入的流民已逾千人,还在不竭增加。城外已是人满为患,虽说临时未出乱子,但这么多人张着嘴要用饭,我们县里的存粮……怕是撑不了多久啊!并且人多手杂,万一……”

他看向冯默:“最关头的,是登记造册!姓名、籍贯、春秋、有无一技之长,都要问清楚,记实在案!这件事,就辛苦冯先生你亲身督办,务必做细做实!”

坚固如石……遇水不化……

应战未知,缔造古迹!这恰是苏梅最巴望的事情!她毫不踌躇地点头:“情愿!大人,我情愿试!需求甚么质料?如何做?您固然叮咛!”

“苏女人,这类传统的粘合剂,强度和耐久性都太差了。”蒋怀安蹲下身,捻起一点半干的泥灰,悄悄一搓就散了开来。

冯默抚着髯毛,点了点头:“大人说的是。长远来看,还是要靠农桑渔盐,靠工商贸易。”

一天后,当蒋怀安和苏梅严峻地拿起那粘合在一起的石头,用力试图掰开时,石头纹丝不动!再用力,连接处还是安稳,反倒是中间的石头边沿被掰掉了一小块!

蒋怀安负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语气安稳的说道:“冯先生,你的顾虑我明白。但这些人,为何而来?不就是冲着我们陵水能给他们一口饱饭,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吗?乱世当中,人既是承担,更是最贵重的财产!我们若将他们拒之门外,岂不是自毁根底,也寒了天下民气?”

“水泥?”苏梅迷惑地看着他,明显从未听过这个词。

苏梅也蹙着秀眉,轻声道:“大人说的是。民女也查阅过一些工匠条记,仿佛历代都是用近似的体例,好一些的会插手桐油或者蛋清,但本钱太高,且结果晋升也有限。如果能有一种质料,遇水不化,干后坚固如石,那该多好……”

“对,水泥!”蒋怀安按捺住内心的冲动,尽量用苏梅能了解的说话解释道,“就是一种……嗯,用特定的石头(石灰石)和泥土(黏土),遵循必然的比例异化,然后用非常高的温度去烧,烧透以后,再把它磨成很细很细的粉末。这类粉末,加水和砂石搅拌后,不但能把石头紧紧粘在一起,并且干了以后,会变得非常坚固,乃至比普通的石头还要健壮,还不怕水泡!”

他越说思路越清楚:“另有水利!陵水靠天用饭,旱涝无常。我打算在几条首要河道沿岸,开挖水沟,引水灌溉,再选址修建几个小型水库,调蓄水源。这些工程,都需求大量的人力!我们给流民供应事情机遇,他们支出劳动,我们付出酬谢——不消银钱,就用粮食、布匹、盐巴这些他们最急需的东西。如此一来,既处理了他们的生存,又能大大加快我们陵水的扶植速率,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