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以工代赈,走陵水特色道路[第3页/共4页]
他越说思路越清楚:“另有水利!陵水靠天用饭,旱涝无常。我打算在几条首要河道沿岸,开挖水沟,引水灌溉,再选址修建几个小型水库,调蓄水源。这些工程,都需求大量的人力!我们给流民供应事情机遇,他们支出劳动,我们付出酬谢——不消银钱,就用粮食、布匹、盐巴这些他们最急需的东西。如此一来,既处理了他们的生存,又能大大加快我们陵水的扶植速率,一举两得!”
一天后,当蒋怀安和苏梅严峻地拿起那粘合在一起的石头,用力试图掰开时,石头纹丝不动!再用力,连接处还是安稳,反倒是中间的石头边沿被掰掉了一小块!
“冯先生,”蒋怀安对身边的冯默说道,“这些工程能吸纳的人丁老是有限的。想要让陵水长治久安,让百姓真正充足起来,光靠修路挖渠是不敷的。”
参与实验的工匠们开端泄气,苏梅也有些焦心,唯有蒋怀安,不竭地鼓励大师,调剂配比,改进窑炉,察看火焰色彩,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数据。
水泥试制胜利的动静,敏捷传遍了各个工地!固然产量还很低,质量也不稳定,但它的呈现,让统统参与工程扶植的人都看到了但愿!
打算既定,立即履行。冯默带着几个精干的吏员,开端在流民安设点停止详确的登记和鼓吹。陈大海则抽调部分民兵,卖力保持次序和工程队的安保。
“府库天然不敷。”蒋怀安安然道,“以是,不能光养着他们,得让他们动起来,用本身的双手换饭吃!”他手指在舆图上点了点,“我筹算推行‘以工代赈’!”
蒋怀安的目光投向远方,那是大海的方向,也是群山的方向:“没错。农业上,红薯玉米要持续推行,还要改进稻种,兴建水利,进步粮食产量。手产业,盐场要持续挖潜,铁匠铺、木工房也要扩大范围,晋升技艺。贸易上,要打通与黎峒的商路,还要设法吸引外来的海商……陵水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冯默抚着髯毛,点了点头:“大人说的是。长远来看,还是要靠农桑渔盐,靠工商贸易。”
坚固如石……遇水不化……
他看向冯默:“最关头的,是登记造册!姓名、籍贯、春秋、有无一技之长,都要问清楚,记实在案!这件事,就辛苦冯先生你亲身督办,务必做细做实!”
“水泥?”苏梅迷惑地看着他,明显从未听过这个词。
说干就干!蒋怀安仰仗着恍惚的影象,指导苏梅和几个经历丰富的老窑工,开端停止土法水泥的实验。他们在县城外找了一处烧毁的旧砖窑,又派人去四周山上汇集石灰石和黏土。
“没错。”蒋怀安解释道,“就是构造这些流民,参与我们陵水的各项扶植。比如,盐场不是正在改革扩建吗?需求大量人手搬运土石、构筑盐池。另有,我们陵水的门路,你也晓得,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峻停滞了物质运输,特别是盐场和船埠那几条路,必须尽快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