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二十)教改!

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二十)教改![第2页/共6页]

比及叶向高起家告别时,见高务实又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烛影中,他赐服上的金线蟒纹与案头的算盘、耕具图、星象仪交相辉映,竟分不清究竟是蟒纹在动,还是那些代表实学的器物在动。

纸页上,“府州县学传授经史”的条则旁,用朱砂密密麻麻讲明着“算学当明田亩勾股”、“农学宜讲粪壤之宜”等字。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冰花窗格,在他大红纻丝的坐蟒袍上投下细碎的银鳞。

我筹算让他去顺天府学任教,兼管本地武学的火器教习——那些南兵将门后辈,传闻能学‘打炮算准头’,比起背《论语》来,起码努力十倍。”

这天然是极其严峻的违背祖制,是以在圣旨下达的当日,高务实就从速上疏推让,但被采纳。次日,又有一大堆京官——特别是御史们上疏表示反对。反对此事的京官不但有已经为数未几的心学派官员,也有很多中立派官员,乃至连实学派官员都有五人上疏反对。

感激书友“初度登录”的打赏支撑,感谢!

不得不说,“亚父”这个称呼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现在高务实乃至能插手内帑了,不知朱翊钧如果晓得,会作何感触。

叶向高看着高务实眼中闪动的光,俄然想起昔年初见时,阿谁在文华殿与先帝侃侃而谈军制鼎新的年青恩师,现在虽已贵为元辅,但眼中那股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克意却分毫未减。

----------

但是高务实又再次上疏推让,来由是先帝在南京并未广蓄妃嫔,臣过夜宫中固然开了先例,却也正如先帝所言,是便于措置急务。但是眼下固然朝政繁忙,却也不至于要大半夜打搅天子——实在大师天然晓得,本就没甚么打搅的,朝政压根就是高务实一言而决,五岁不到的天子能颁发甚么定见?真让他颁发定见,那才是要出大事呢。

叶向高抚着图上精密的等高线,俄然瞥见图角盖着“钦差巡抚应天”的红泥大印:“师相行动好快,想必已与处所官通气了?”

雪,终究完整停了。拂晓的微光中,紫禁城的琉璃瓦泛着温润的光,如同为这场即将放开的教改,铺上了一层但愿的底色。

当晨钟响起时,高务实终究搁笔,看着案头堆砌的文书、教具、种子,俄然想起多年前本身与受命起复的三伯一同进京,本身当时就想,若要窜改大明,归根结底要在培养人才和提拔人才的机制上做出改进。

他又指向塞北的标记:“另有九边的军屯,客岁用京华的轮轴翻车,多开垦出两万顷旱地。我让各卫所的儒学也开农学课,教军士之子改进耕具——这些屯田的收成,充足抵消增设科目所需的粮饷,并且很不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