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严惩不贷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严惩不贷[第2页/共5页]

书迷正在阅读:

朱标转头看向朱瀚,沉吟道:“皇叔,这李县令俄然如此殷勤,怕是想借机挽反响誉。”

朱瀚淡淡一笑,目光通俗:“李大人所言有理,但是试点之事,须得慎重。若仅在富庶之地推行,不免流于大要。应被拔取地形、民情各别之地,方能窥得全貌。”

李县令神采微变,赶紧说道:“殿下放心,微臣定会设立申述之处,百姓如有贰言,随时可申述查验。”

朱标忙上前将老妇搀扶起来,温声道:“大娘不必如此,朝廷之法本就该护民,本日只是让百姓得其应得之物。”

朱标目光微亮,轻声道:“皇叔,如果如此,今后或可设立一项奖惩之策。凡丈田清楚、赋税合规、百姓安宁之地,便予以嘉奖,不但晋升处所官员的政绩,还可建立杰出的典范,鼓励别人。”

朱标嘲笑一声,目光锋利地扫视着在场世人:“大人,公道岂能一更再更?若非本宫亲身前来,这等事岂不永久无人晓得?”

朱标思忖半晌,眼中闪过一丝果断:“皇叔的意义是,要让处所官员主动共同,而非逼迫他们?”

朱瀚微微点头,环顾在场世人,缓缓说道:“本日之事,并非只为昌平一县,朝廷但愿推行于天下,故此,需求诸位乡绅群策群力,共同为百姓谋福。”

朱标望着远处贩子,见百姓们神采安宁,不由轻叹道:“皇叔,本日之事虽已初见效果,可真正要让百姓得实惠,仍需光阴。”

一名年青的墨客上前,拱手说道:“殿下,若要推行天下,光靠官府之力恐难以全面,何不选用乡间书院的生员,让他们帮手丈田,兼作记录,如此既可培养人才,又可确保公允。”

朱瀚听罢,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几分赞成:“好主张。如此一来,既能拉近朝廷与公众的间隔,也能让处所官员不敢懒惰。”

人群中,一个年老的妇人颤巍巍地上前,拱手见礼,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太子殿下,小妇人大胆禀告,家里那几亩薄田虽小,倒是我们一家人的活命根。可这些年丈田时总说我家多报了田亩,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日子过得愈发艰巨。现在殿下主持公道,老身才敢冒昧开口。”

朱瀚目光通俗,缓缓说道:“如此甚好,便依此策行事。”

朱标微微点头,深思半晌,缓声道:“这恰是本宫担忧之处。若要在天下推行,必须因地制宜。不然,便会失之公允。”

朱瀚看着这统统,心中微微一松,轻声对朱标道:“标儿,本日只是开端,此后我们需更加详确,以免这些人再钻空子。”

朱瀚看着朱标,眼中透暴露几分欣喜:“你这体例倒是不错,不但能让处所官员心甘甘心肠推行此策,也能让百姓感知朝廷的美意。但是——”他的声音微微一沉,“如何制止官员虚报政绩,装点承平,才是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