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在防备什么[第2页/共5页]
朱瀚笑而不语,目光落在远处的一片农田,幽幽道:“管理天下,须得文武并重,恩威并施。你还需多学些。”顿了顿,他俄然语气一转,“明日,我们去堆栈看看。”
朱瀚听罢,欣喜地点头,笑道:“好,有此决计,朝廷将来,必有你一席之地。”
朱标环顾四周,沉吟半晌,轻声对朱瀚说道:“皇叔,仓储之事看似简朴,实则干系民生,若能制定一套天下通行的储粮轨制,或可制止此类事情再度产生。”
朱标牵着缰绳,眼神四下打量,低声对朱瀚说道:“皇叔,这昌平城外倒是热烈非常,商队来往不断。可细心看,却能发觉到些许非常。”
朱标上前扶起老者,温声道:“朝廷治国,百姓乃根底。若不体恤民情,岂能长治久安?你们放心,此策必然持之以恒,如有不公之事,尽可来报,本宫与王爷定会为你们做主!”
朱标慎重点头,随即目光微转,轻声问道:“皇叔,那接下来,我们是否该当亲往其他试点之地?昌平阵势平坦,民风浑厚,若能在阵势庞大的地区推行,方可窥全局。”
朱标如有所思地点点头:“皇叔所虑全面。只是,这些地界士绅云集,若他们不肯共同,怕是难以顺利推行。”
几位贩子闻言,神采大变,赶紧站起家,神采惶恐:“殿下……小人失礼,不知殿下亲至!”
一名年老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起,眼中含泪,声音颤抖:“殿下,王爷,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朝廷如此体恤百姓,本日之事,足可告慰先人!”
朱标缓缓握拳,目光果断:“皇叔,愿倾尽此生,护我大明江山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在昌平县的大街上,沿街店铺人来人往,贩夫走狗穿越其间,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商贩的叫卖声,熙熙攘攘,好不热烈。
朱瀚悄悄点头,语气沉稳:“粮仓是国度的底子,丈田赋税以后,如何妥当储存与分派,方能确保大明悠长安定。很多处所官吏妄图一时之功,尽管收税,不管仓储,导致灾年之时,无米可赈。”
林仓主额上盗汗直冒,仓猝跪地:“下官知罪!只是之前一向未曾接到上谕,冒然放粮,恐怕……”
贩子们闻言,神采和缓,此中一人叹了口气,道:“殿下有所不知,近年来各地商税层层加码,特别是京畿一带,关卡林立,每行一步,便需征税。更别提一些州里地界,还要分外交纳所谓的‘门路保护费’、‘巡检费’,这些银子加在一起,实在是吃不消啊!”
贩子们感激涕零,连连拱手:“殿下仁德,若能为我们商贾谋一条活路,定是千古功德!”
朱瀚淡淡一笑:“那便请带路吧。”
朱瀚闻言,语气一沉:“余粮未发放,为何不早日减赋施助百姓?莫非要等粮仓霉坏,方才分发?”他语气虽安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