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汪广洋:这次,我们也没法中立了[第1页/共3页]
胡桢和吴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法和一丝屈辱。
结果,不言而喻。
“一场更大的风暴,怕是就要来了。”
“不错,反击,很快就会来。并且会比我们设想的更狠恶。”
“允熥殿下那道政令,能如此之快通行天下,背后若无安国公那张大网在撑着,绝无能够。”
此报据传背后有淮王府的影子。
檄文最后,以一种近乎悲鸣的调子,号令天下统统读书人,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隐居,都必须挺身而出,为了保护圣道,为了大明江山,果断抵抗这场“新政邪风”。
汪广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
“现在这局面……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接下来,也只要……挑选反对了。”
他枯瘦的手指悄悄摩挲着微凉的茶杯,声音沙哑地突破了沉默。
汪广洋闭上眼睛,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
吴沉喉头转动了一下,问出了阿谁最关头,也最沉重的题目。
“说到底,陛下最恨的,恐怕还是苏尘。”
“来由有二。”
他们当然看得出来。
但他们都明白,汪广洋说的是真相。
窗外的夜色,仿佛更浓了。
“为了自保,为了身后这一脉不至于断绝……我等,恐怕也不得不有所挑选了。”
吴沉也冷静点了点头。
“有苏尘这个近乎权臣的人物在,陛下又已年老……这君臣之间,迟早必有一场对决。”
“眼下看来,只要一条路可选。”
这是大水猛兽!
比方,各地士绅要结合起来,劝止乡邻,莫要将后辈送入那感冒败俗的“新政公学”。
现在,他脸上也尽是苦涩。
厅内再次堕入压抑的沉默。
“更不会喜好一个……仿佛是被安国公强行扶上位的皇太孙,来做这个王朝将来的仆人。”
文章引经据典,辞藻富丽,却又杀气腾腾。
“何如,情势比人强啊……”
“说实话,老夫对安国公并无恶感,乃至……对其推行新政的某些行动,非常赞美。”
氛围仿佛呆滞了,连窗外偶有的几声虫鸣都显得格外刺耳。
文章宣称,士农工商的固有挨次将被完整颠覆,商贾贱流将登堂入室,而饱读诗书的士子将沦为草芥。
“没错。”
详细的抵抗办法,檄文也列举得清清楚楚。
“你我都晓得,自刘公(刘伯温)去后,我等浙西一脉,早已势微。”
“其二,方孝孺现在是淮王倚重的徒弟,我等靠畴昔,名正言顺,也算有个由头。”
算学、格物被斥为奇技淫巧,律法、商贸更是被贬得一文不值,仿佛一旦实施,便是国将不国,天下大乱。
他抬眼看着两位老友,语气沉重。
“这一次,想置身事外,恐怕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