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卷总结及请假

第一卷总结及请假[第1页/共4页]

马勒的这部开山之作,在人文和技术上都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巴赫的布局逻辑、“贝九”的庞大织体、布鲁克纳长驱直入式的雾状音带、瓦格纳充满戏剧性的主导动机…从神话故事到乡土风情、从贩子传说到芳华爱情…他描述了人与大天然融为一体的音画般的意象和景观,以隐喻法定名为“巨人“,以此阐述本身在少年期间的豪杰观,记念生机、朝气、故乡、晨光、大天然以及芳华韶华。

这里本来筹办写出更完整的剧情,厥后考虑到篇幅题目,只被我保存了几个更关头的点:比如对马勒“作曲小屋”的致敬,比如声乐套曲集《观光者之歌》中的第二首《凌晨我穿过田野》,比如圆舞曲的前身联德勒舞曲(利安德勒),比如两只老虎(雅克兄弟),以及范宁从木刻版画《猎人的葬礼》获得的灵感,等等…

安东教员本身也是一名巨人。

当结局的墓志铭以完整形状闪现时,不但使第一卷写下的卷首语获得扣题,并且人们添上去的后半句话“有的人身火线生”,也同时引出了第二卷的主题。

持续回到总结。

第二卷,卷名“重生”,来源于马勒同名的《c小调第二交响曲“重生”》,和第一卷“巨人”一样,一样是以隐喻的体例,表示关头人物、关头剧情或结局基调。

马勒第一交响曲…此为“巨人”的第一重隐喻。

我小我是爱钢琴爱得深沉的,但钢琴只是古典音乐最首要的元素之一,不是全数。古典音乐有那么多可谈的东西,只谈钢琴岂不成惜。

作为根本性的肇端卷,它需求完成画风铺垫,开端揭示出古典音乐(或艺术)在这个奥秘主义风行的旧产业天下的职位,也需求把天下观和力量体系根基交代出来,并为以后的展开挖下几个首要的伏(da)笔(keng),以是我在制作这一卷的纲领时,尝试了一下双主线布局的叙事伎俩。

基于以上启事,我写了很多与古典音乐相干的,人文那一块的东西。

有了这些营养,他方可靠本身的才调与堆集创作出动机与旋律,最后一步才是通过技法的措置,扩大成富有极强逻辑性的多乐章作品。

此为“巨人”的第三重隐喻。

哦对了另有配角(误)。

起首,这里触及到一个比例题目。我以为一本真正的古典音乐文,在乐器上不该该过分增大“钢琴”的戏份,而忽视弦乐、声乐、木管乐、铜管乐和打击乐;在体裁上不该该过分增大“钢琴合奏曲”的戏份,而忽视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和歌剧;在范畴上不该该过分增大“吹奏演唱”的戏份,而忽视作曲、批示、音乐实际、音乐美学和艺术运营等…(或许又是一个扑街观点?)

嗯,说到这里,估计大部分人早已经猜到第二卷卷名了。